摘要:漆是中國古代三大傳統藝術表現媒介之一。作為漆媒介表現形式之一的漆器承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著深遠的文化內涵。經歷上千年的傳承與發展,時至今年日仍然換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然而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下,漆器已然從以使用為創作目的的制作轉化為以審美、甚至是以表現觀念、實驗探索為創作目的。漆器的創作呈現出區別于傳統的藝術表達趨勢。本文旨在通過對于漆藝非傳統性表達的分析,進而探索當代漆器發展的可能性。
關鍵詞:漆器;非傳統性;表達
杭州市蕭山區跨湖橋遺址中出土的“漆弓”可以證明古代先民于8000多年前已經掌握了漆器的制作技術,后經過不斷的傳承與發展,直至今日仍在眾多的藝術形式中占有一席之地。縱觀漆器數千年的發展歷史能夠發現:不同時代的漆器代表著不同時代的藝術品位,有著不同的制作目的,隨之產生的藝術表達也完全不同。最初漆器創作的主要目的為日常使用,在器物上髤漆是為了延長器物的使用壽命和避免器物腐爛破壞。后來,漆器走向了貴族,在器物上髹飾的主要目的為了裝飾和顯示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到了當代,時代背景、學術環境發生著變化,人們對于藝術的審美需求也發生著變化,伴隨著當代藝術的發展,漆器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漆器的藝術創作不再局限在實用漆器創作方面,而是呈現出更廣闊的藝術發展空間,漆器的藝術創作更加的多元化,藝術形式更加的豐富多彩。下文是筆者對于漆器的非傳統性表達做出的一些論述:
一、漆器的傳統性表達與非傳統性表達的區別
漆器的傳統性表達主要體現在漆器的傳統藝術制作與藝術表現方面。傳統漆器的制作有著復雜的制作步驟與漫長的制作周期。制作底胎、裱布、刮灰、上漆、打磨、拋光等是傳統漆器制作的基本步驟,可見制作步驟的復雜、制作周期的漫長。漆器傳統性表達的藝術特點,即“平、光、亮”,這是對于漆器的要求也是對于制作者的要求,制作者的藝術創作受到固定制作模式的限制。傳統性漆器的藝術表現語言幾近相似,我們在欣賞傳統漆器作品的時候很難分辨出藝術家創作漆器個性化的藝術語言,漆器的藝術形式幾乎是一樣的,追根究底,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漆器制作的使用用途。
漆器的非傳統性表達區別于傳統性漆器的表達,是在當代藝術語境下而產生的。具有非傳統性表達特點的漆器一般的不被看做為工藝美術作品和實用器物,而是被劃分為純藝術范疇,所呈現出來的藝術形式多種多樣。制作步驟和制作周期沒有明確的制作周期以及明顯的固定模式,漆器的制作再不局限于工藝美術作品和實用器物。漆器非傳統性表達的藝術表現語言摒棄了傳統性漆器“平、光、亮”的特點,藝術的表現語言為了表達漆器的審美和藝術語言而服務。對于創作漆器的藝術家而言,沒有了束縛,在漆器的創作方面創作更加的自由,所創作出來的漆器更加具有個性化語言和藝術家的個人特色。
二、漆器非傳統性表達的表達方式
為了進一步研究漆器的非傳統性表達的可能性與可行性,下文從材料、工藝、理念三個角度進行探索漆器非傳統性表達的方式。
(一)從材料角度探索漆器非傳統性表達的方式
漆器的藝術創作是以材料為依托,材料支撐著漆器的藝術創作,可見材料對于漆器創作的重要性。漆器的創作材料指的是漆媒介以及其他一些可以與漆結合的材料,包括蛋殼、螺鈿、金銀粉等。漆媒介包括天然大漆、合成漆、化學漆等種類,每種漆都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屬性,而它們具有共同的特性,包括包容性、固化性等方面。這些屬性最直接體現在漆材料與其他材料的跨界結合方面。漆媒介的包容性指的是漆可以附著除油和稀釋劑以外的任何物質上。“如膠似漆“恰恰體現了這樣的材料屬性,通過這個性質可以探討出漆與多種材料相結合的可能性,漆可以與纖維材料、金屬材料、陶瓷材料等相互結合,是漆器非傳統性表達中材料跨界發展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具有非常大的實踐探索空間。例如,北京工業大學的鐘聲老師,他利用漆的這一屬性將漆與陶瓷相互結合到一起進行漆器的藝術創作。他將古代的陶瓷殘片利用漆進行修復與再造,讓這些殘片得以重生,漆材料含蓄低調的材料美與陶瓷材料的堅硬明快的材料美相互碰撞,是漆器非傳統性表達的一種形式,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漆的固化性體現在漆干固后會變得比較硬,例如在纖維材料上面進行髹飾,可以讓纖維材料的變硬,起到固定造型以及形成材料對比的目的。
(二)從工藝角度探索漆器非傳統性表達的方式
傳統性表達的漆器具有漫長而復雜的制作工藝,可分為鑲嵌工藝、變涂工藝、雕填工藝、描繪工藝等,每一項工藝又可劃分出不同的工藝類別。而非傳統性表達的漆器是相對于傳統性表達的漆器而言是自由的。具有非傳統性表達特點的漆器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不再拘泥于工藝步驟的準確性,工藝不再按部就班的進行,工藝制作的手段可以與其他藝術形式的工藝進行連接,讓其他藝術門類的工藝融入到漆器的制作當中,使之產生藝術與藝術之間在工藝方面的碰撞,還可以反復重復漆器制作中的某項制作工藝,讓這項工藝達到極致,從而制作完成的漆器會給觀眾以震撼的視覺體驗和前所未有的藝術效果。例如,四川美術學院的教師陳靜,她利用只有幾毫米的小塊的漆皮進行漆器創作,通過反復的黏粘、拼接將漆皮所造所要表現的造型。她的作品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底胎,作品純粹是用漆皮構建起來的,她在重復進行黏粘漆皮工藝的同時,也摒棄了其他的制作工藝,并且在制作過程中注入了行為感念和時間概念,她所創作出來的作品純粹而有力量,并且具有實驗精神,是漆器非傳統性表達的體現。
(三)從理念角度探索漆器非傳統性表達的方式
理念是一件藝術作品的靈魂,創作漆器非傳統性表達的關鍵在于對于當代藝術理念的吸收、藝術家創作思維的轉變、漆器藝術創作理念方面的開闊。工藝和藝術是相互區別的,二者相互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對于藝術的表達方式不同而已。漆器的傳統性表達更加側重于工藝性,而漆器的非傳統性表達更加側重于藝術性。如今漆器的創作不再拘泥于對于美丑的評判、工藝優劣的評判,而是運用漆這種藝術媒介對于作品的漆器藝術創作的把握和理念的表達。漆器藝術的創作類型不再局限于實用漆器,而是融入了當代藝術概念,漆器走向了平面成為了漆畫,漆器走向了空間成為了漆空間,漆器走向了立體成為了漆立體,甚至漆器走向了行為、走向了裝置藝術形成了漆觀念藝術,這些都是區別于漆器傳統性表達的藝術體現。當代藝術的話語下,藝術家們解放思想,每個藝術家的創作的理念不盡相同,每個藝術家對于漆器藝術創作有著不同的藝術話語權,在這樣個性化理念的指引下,漆器的非傳統性表達隨之產生、發展。
二、漆器非傳統性表達的意義
(一)對于漆器藝術的意義
漆器藝術從新石器時代走來,歷經8000余年卻仍然散發著無窮的藝術魅力,無疑漆媒介、漆材料是迷人的,漆器藝術是迷人的,究其原因是因為漆器的藝術創作不斷的進行著延續與創新。那么,隨著時代在發展和進步,如何讓漆器藝術在當代藝術語境下可以煥發出新的藝術生命力,如何不斷的發展與創新,漆器的非傳統性表達是一個很好的藝術創作方式,對于當代漆器藝術的發展和創新有著積極的意義。經過上文的論述,可以得出漆器非傳統性表達的創作方式具有可行性,是可以進行實施操作的,這就說明漆器的發展有著多種多樣的方式途徑,以及多樣多樣的存在形式。非傳統性表達的方式讓漆器的藝術創作充滿新的、未知的可能性,豐富了漆器藝術創作的藝術表現形式,讓漆器藝術創作與時俱進,并且充滿了時代精神。漆器非傳統性表達相對于漆器傳統性表達的優勢在于讓漆器藝術融入了當代藝術創作理念,并且具備普遍美學和審美趨勢,是漆器不再具有程式化和藝術特權,無論觀眾的群體是誰,無需通過語言的闡釋來讓觀眾了解漆器藝術作品的想法。
(二)對于藝術家的意義
對于藝術家而言,漆器非傳統性表達讓藝術家的創作自由、不受限制。漆器藝術創作者可以盡情的表達藝術思想,而不再受到材料、工藝、理念等方面的束縛。同時,漆器的非傳統性表達讓漆器藝術的創作者更加多元化,漆媒介概念不受條條框框的約束,各中藝術領域的藝術家運用漆為媒介進行藝術表達,如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的申曉南教授,在所創作的雕塑表面運用漆進行髹飾,這讓漆這種媒介與雕塑相互結合,在作品具有新的藝術語言的同時,藝術家也迸發出新的創作激情。漆器的非傳統性表達讓“人人可以成為藝術家”,漆器藝術的創作不再是漆器制作者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其中,而創作出來的漆器作品是個性化的體現和個人特色表達,甚至創作出來的一些漆器藝術作品是藝術跨界交流的結果。非漆器的非傳統性表達具有藝術家和創作者的個人特色,這種表達不是千篇一律傳統藝術特色,而是頗具藝術家個人藝術創作特色的藝術創作表達,是千變萬化的、各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三)對于審美的意義
漆器的非傳統性表達對于審美而言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一方面,它沖擊著漆器傳統性表達的審美。對于漆器的傳統性表達而言,其審美體現在對于每件漆器細致髹飾、精湛技藝的把握,“光滑如鏡”、“光可鑒人”是漆器傳統性表達的寫照,而當代漆器藝術的審美標準不具有唯一性,判定一件漆器作品的審美標準為是否達到了“平、光、亮”,這樣的審美標準在當代已然只能夠判定一部分的漆器,而不能判定全部漆器的美丑與否。另一方面,在當代藝術的話語中漆器藝術大的類別之中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在這種包容性中各種審美形態的漆器百花齊放,漆器的非傳統性表達讓漆器藝術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每一種形式的審美不盡相同,有一些在漆器制作過程中產生的錯誤與失誤,甚至變為漆器的審美特色。這些具有新的審美意義的漆器作品打破了觀眾對于漆器存在的固有印象,增加了每件漆器之間的差異,使觀眾產生對于漆器固有認知的懷疑和思考,在懷疑與思考中體驗漆器藝術的審美意義,這恰恰是在審美方面最有價值的體現。
四、漆器非傳統性表達的啟示
漆器的非傳統性表達使漆這種藝術媒介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通過漆媒介所創作出來的漆器藝術作品具有無限的表現形式,漆器創作具有多種不同的手段、方式,不僅在漆器創作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帶來了一定意義的啟示。
首先,漆器藝術創作需要與時俱進,需要與時代、社會接軌。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所制作出來的漆器各不相同,在當代,漆器的存在形式并非整齊劃一,而是千變萬化的。格式各樣的漆器雖然存在形式不同,卻為漆器創建了一個自由開闊的藝術氛圍,會不斷涌現出優秀的藝術作品。漆器藝術的創作者不能局限于當下已知和存在的藝術理念和工藝技法,不能固守傳統理論和實踐知識,還要具有實驗探索精神和敢于冒險的勇氣,并且不斷地補充新的知識、理念,勇于打破常規、打破固有思維模式,不斷地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讓理論聯系實踐,在不斷的實踐嘗試中找到正確的實踐方式和理論體系。其次,藝術是一個需要交流合作才能不斷進步的學科,漆器藝術也是一樣的。不同領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必不可少,不同領域之間的碰撞對于各個領域都產生一定的學術推動力,在豐富自身學科知識結構的同時也對其他學科起著積極的作用。最后,漆器的非傳統表達并非是任意的制作與表達,而是要在一定的“規矩”之內進行表達。尊重漆器材料的藝術屬性和材料屬性是漆器非傳統性表達的前提,在此基礎上結合先進的思想觀念和創新的制作手法,表達出創作者的思想和審美觀念,這樣創作出來的漆器作品才具有漆器非傳統性表達真正的存在價值。為了創新而創新,任意的破壞、隨意的創新并不是漆器非傳統表達的初衷,所以,需要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漆器的非傳統性表達與創作。
結語:
漆器的非傳統性表達對于漆藝學科、漆器創作者、對于審美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其具有深入研究和探討的空間,值得繼續在此領域進行創作與學習。通過上文對于漆器非傳統性表達的分析,相信當代漆器具有更加廣闊發展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喬十光.漆藝[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0
[2]沈福文.中國漆藝美術史[M].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
[3]潘天波.現代漆藝美學[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阮界望.大匠與漆時代.[J]中國生漆.2016.35(3)
[5]陳勤群.漆藝現代性的斷想.[J]藝術生活-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3
[6]耿玉花.勇氣與自由:淺談當代青年漆藝家的創作問題.[J]中國生漆2017.36(3)
作者簡介:邢唯(1991.09)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漆器藝術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