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冰 崔曉辰 陳玉芳
摘要:本文從新課程改革實施后音樂課堂發生的變化,分別從課改后的教學現狀、“雙基”教學在課堂中的重要性、如何進行“雙基”教學三個方面進行闡述,應怎樣看待音樂教學中的“雙基”教學,以及“雙基”教學對基礎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雙基”教學;新課改;音樂審美
自2001年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行地如火如荼,課程標準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導方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實施為我國學校音樂教育指明了方向,標志著我國的基礎音樂教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精神,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興趣愛好為動力,淡化“雙基”教學,強調審美實踐。音樂新課改實施后,力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綜合性等等。
新課改素質教育提出以來,依據新課標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這一基本理念,學校的音樂教育發生了自上而下的轉變,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應運而生,長期以來的基本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教學被取而代之。對學生而言,強制約束少了,自主自由多了,理性分析少了,感性體驗多了,枯燥知識少了,游戲活動多了;我們的音樂課堂變得越來越“快樂”。
一、課改之后的教學現狀
在音樂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從各地教育局到學校展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摒棄原有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原有的“雙基”教學也在改革的浪潮中被忽視,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如雨后春筍般顯現,“生機勃勃”的課堂中充滿著歡聲笑語,各種律動教學、多媒體教學、跨學科綜合教學備受追捧。但根據筆者的實踐深深地感受到,脫離了“雙基”教學的音樂課堂,看似內容豐富、課堂活躍,卻也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與課改之前,我們的基礎音樂教育到底是進步了嗎?
在這種大潮流的追捧下,一些老師片面的理解課標中提出的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興趣愛好為動力的基本理念,老師對音樂的理解轉化到學生身上的方式更多的變成使用語言來說,現在的課堂變為了“說音樂”的現狀。為了讓學生更多地感受“審美”教育,老師想方設法創設各種情境來解釋音樂,解釋音樂所表達怎樣的情感,學生不需要掌握音樂知識,只需要在老師的“指引”下“審美”。老師在課堂上高喊“學生為本”的口號,但在具體教學中卻又是以自我表演為中心的另一番情景,如唱歌課中,不管學生唱的好與不好,音準是否準確,老師更多的是關注自己本節課的教學計劃完成的情況,而不是關注學生學習歌曲的情況,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都保持著一種未完成狀態,不存在任何復習和鞏固,課堂教學極缺乏延續性,造成現在的音樂課成了“活動課”、“娛樂課”,以至于現在的小學、初中、高中的音樂水平一直處于零起點。
二、明確“雙基”教學在音樂課堂中的重要性
知識體系的構建對于任何一門學科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音樂“雙基”教學是構建音樂學科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音樂素質的基礎。由于過去中、小學音樂教育單一地進行知識技能的枯燥訓練,缺乏音樂課堂的生機與活力。新課改的核心就在于轉變這種機械地獲取知識與技能的方式,將“雙基”教學置于課程目標中的一個方面,在音樂審美中貫穿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新課標力求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欣賞,但所有的感受與欣賞都是與音樂息息相關的,也就是音樂教育是通過音樂本身對學生進行的素質教育,它離不開節奏、旋律、音高、曲式等音樂要素的學習,沒有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音樂的感受、鑒賞、創造也就形同虛設。因此,“雙基”教學是實施音樂教育的基本途徑。非但不能淡化,而且要加強。但良好的“雙基”教學并非是要求學生學會專業的理論知識體系或者是對某一種技能的特別強化,而是運用扎實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來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也提出要學習并掌握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由此可見,學校對學生進行“雙基”訓練是音樂課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新課標下如何進行音樂課“雙基”教學的思考
1、音樂欣賞課的教授。欣賞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聆聽音樂是其關鍵,教師應在多遍聆聽音樂的基礎上,運用自己掌握的音樂知識和文化修養,正確地引導學生理解、分析、評價所欣賞的曲目,感受作品當中的音樂要素的變化所帶來的不同的情緒變化,對所涉及的音樂作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并能夠運用不同的形式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理解音樂。
2、音樂歌唱課的教授。歌唱教學是音樂課堂教學的主線,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中識譜教學是學唱歌曲的重要手段,新課標要求改變過去以識譜教學作為主要任務的誤區,但并不代表就不需要進行識譜教學。其次,視唱與聽唱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歌唱教學,單獨進行視唱教學會讓學生產生乏味的感覺,單獨進行聽唱不具有準確性,畢竟每個人的聽覺接受情況是不一樣的。
3、復雜音樂術語的教授。音樂術語是一個讓人覺得枯燥并且復雜的一項學習,不憑借記憶無法將其記在腦海中,甚至被灌輸進去時間不久也會忘得一干二凈。但如果我們細細琢磨其中的規律和奧妙時,會發現它們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可以依據這其中的規律編出一些讓學生更能夠利于記憶的順口溜,抓住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樂中學。
4、不斷增強自身音樂素質,提高教學技能。音樂教師應具備音樂能力和教學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時刻擁有“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條河流”的要求,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完善現有的知識結構,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才能逐漸走近“教育家”而非“教書匠”。
參考文獻:
[1]中國音樂教育雜志社.全國音樂教育獲獎論文精選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9
[2]鄭莉、金亞文.基礎音樂教育新視野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王峨.切實把握課程標準 實施音樂雙基教學[J]甘肅教育 2011.06
[6]沈向陽.對音樂雙基教學問題的思辨[J]教育教學研究 2009.02
[7]尹維敏.對音樂新課標實施以來“雙基”教學的反思 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