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摘要】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大難題就是英語寫作。調查發現,初中生英語書面表達中,存在很多問題,如:書寫不規范,卷面不整潔;語法概念不清晰;時態運用不當,文體不對等等。
【關鍵詞】英語教學 以讀促寫 寫作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100-02
一、單元教學與英語閱讀策略
為了在教學中能夠形成符合我校學情的教學方法,我們英語教研組決定從單元教學中以下三方面去探求閱讀促進寫作的策略:
(1)在單元教學中探究了有效利用聽力資源的方法。
(2)在單元教學中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
(3)在單元教學中將閱讀策略與寫作有機整合,達到“以讀帶寫”的目的。這次研究我們分三階段去開展。
在研究的初期,我們決定整合聽力資源,實現聽讀寫的完美銜接。
在初中英語教材里,聽力資源可謂甚豐,雖說它是一種聽覺上的訓練,但是我們知道聽說讀寫是一個無法分割,單獨存在的知識體系。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會忽略聽力材料的重要性,尤其是農村孩子缺乏語言環境,聽力更是難上加難,為了節約教學時間,有時教學中聽力部分就一帶而過了。經過這次研究,我們發現原來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聽力資源,為學生積累語言素材。簡單說這部分我們分四步實現:
1.預習:在學習前讓孩子們預習聽力材料,在讀的同時做好重點知識的標記。
2.分享:利用課前,展示優秀預習課業,各取所長,互相借鑒,培養自學習慣和能力。
3.盲聽:體會發音,感受語境,提高技巧。
4.跟聽:鼓勵自我評價,通過對聽力效果的自我檢測,培養興趣。
二、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方法
1.培養學生的好習慣。歌德說過這樣一句話:“由于習慣的力量,我們總要看眼已經停了擺的鐘,似乎它還在走。” “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獲的將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獲的將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獲的將是一種性格。”
2.營造良好課堂教學環境。良好課堂教學環境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教學效率。好的教學課堂應是人性化的、動態的、隨機的課堂。所謂“親其人,信其道”。因此,走入學生的生活,加強師生間的交流,真正做到良師益友,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3.我們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動態靈活變動授課策略,及時地抓住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新知識增長點”,以創設各種場景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活力,使課堂動起來。
①培養快速閱讀的能力。建議學生以意群為單位進行成組視讀。很多學生受精讀課的影響,習慣于逐字逐句地閱讀,造成他們速度緩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②訓練學生進行計時閱讀,即閱讀一篇文章,計錄下始末時間,簡稱為W.P.M.。在課堂內教師抽十分鐘左右時間進行計時閱讀訓練,但必須要求學生有強烈的時間觀念。
③略讀(Skimming),又稱瀏覽。略讀就是通過快速的瀏覽以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或中心思想,做出取舍決定的閱讀方式。比如為了寫論文查找資料的閱讀方式。
④查讀(scanning)。所謂查讀,就是帶著問題去閱讀,目的在于以閱讀材料中查所需要的特定信息的閱讀方式。比如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和結果等等。查讀時注意力集中在人物、地點(一般是大寫字母)、時間、數據(通常為阿拉伯數字)。有目的、有選擇的查讀大大提高了閱讀速度。
4.分角色表演。這個可以視閱讀內容而定,也就是讓學生將文章內容改編成對話形式,加上動作表演出來,讓學生有親臨現場的感覺。如九年級Unit11 Section B中的一篇閱讀文章,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把文章改編為對話,分別嘗試表演Peter,father,and his teammates也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表演本文的對話,親身體驗,合作探究。
5.拓展復述。 這是初中英語閱讀的較高要求,即將故事的內容融在一起,編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進行復述,嘗試達到復習整個單元話題的目的。
6.創新思維。讓學生大膽自行發展文章或讓學生發散思維與文章有關的問題。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的同時,要提前給學生設計一個經典的話題。
7.閱讀后的書寫鞏固。老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把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相結合起來,靈活設計筆頭練習,可以是對話填空,可以是聽寫填空,也可以是根據首字母完成單詞填空。
要提高英語有效閱讀教學,教師要改變觀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加強對學生閱讀技能的訓練,采用劃定語言區域教學法,閱讀前作有效的導入,采用問題教學模式,有效的設問貫穿整個閱讀過程,營造良好課堂教學環境,形成一套科學的教學習慣,持之以恒,一定會找到適合我們的閱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