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鵬 李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和社會迅猛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和新需求。長期的計劃生育政策和人均平均壽命的延長帶來了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年輕人大規模地從農村流向城市,從邊遠地區流向發達地區,造成農村和邊遠地區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群體越來越龐大;工作壓力的加大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年輕人無暇照顧家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對醫療衛生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些問題和新需求都對養老和衛生行業,特別是社區養老和社區衛生服務提出了對人才的需求,特別是高素質、專業性人才的需求。
這些問題和需求對家政類職業院校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有的放矢地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工作,為國家培養解決這些問題所急需的人才,是筆者學院在今后的工作中所必須統籌安排和全面規劃的重點。
筆者學院建院十余年來,以護理為根基、以家政類專業為特色、以康復類專業為突破,逐漸形成了從中專到本科、學制齊全、專業豐富且極具特色的教育體系,培養高中低端各種人才,服務面廣、專業性強,正迎合了當今我國乃至全球面臨的人才需求。筆者學院擁有學歷搭配合理、知識豐富、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專業逐年增加,招生范圍不斷擴大。
基于上述形勢分析和筆者學院的優勢,筆者學院在針對五年制高職開設德育課時要有針對性地選擇課程和教學方法。
筆者學院的德育課程,課程體系基本完備,但課程內容不夠豐富,側重點不明顯,針對性不強。下面筆者逐一分析如何完善筆者學院現有的德育課程,培養適應當今社會需求的人才。
第一,利用思想道德修養課程著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尤其是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勤儉節約、堅韌不拔等品質和精神。由于筆者學院五年制高職培養的學生以后大部分都要從事家庭和社區服務類工作,所以上述品質對他們來說格外重要。在課堂上多講述一些中國的傳統美德和為人民服務的事例,使他們真正熱愛以后的工作,從工作中獲得價值感。
第二,利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法律意識。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是我們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道德和法律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廢。通過開設這門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真正讓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愛崗敬業、甘于奉獻。同時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使他們學會懂法、守法、用法,樹立責任意識,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這門課重點講述一些與當今社會和其自身緊密相關的法律知識,比如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稅法、社會保險法等。針對專業特點還專門增設了衛生法律法規課,有針對性地講解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
第三,通過就業指導課為學生今后的就業提供理論和實踐上的幫助和指引。這門課立足實際,貼近現實,具有現實性和實效性、創新性的特征。筆者學院每年都選派專業老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就業創業培訓,提高老師的創新意識,再通過他們將先進的思想觀念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就業之前能對當今社會形勢和就業現狀有一個總體的認識,不至于畢業時面對社會顯得手足無措、無所適從。課程目的是使他們在校時能對社會對自身都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盡快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順利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轉變。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充分發揮他們的年齡和專業的可塑性。
第四,筆者學院還開設了醫學倫理學、護理倫理學、護理美學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倫理道德、審美意識和能力。
綜上所述,筆者學院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無論從宏觀的三觀塑造還是微觀的職業道德、法律法規,甚至是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培養都有了相對完備的課程體系。筆者學院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重點,不斷豐富和完善課程體系,使培養出的學生能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和能力的要求。
(作者單位:菏澤家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