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 湯仁恒
【摘 要】 水庫是一個綜合利用的綜合資源,養護資金不足是明顯特征,本文以南灣水庫的水利經濟發展為例子,從資源利用,目標管理、體制機制、功能完善提出利用供水、養殖、發電、休閑旅游等資源優勢,深度挖潛,積極開展水利經營,探討一些實現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發展水利經營的新思路,也是是對水庫工程資金不足的有益補充。
【關鍵詞】 豫南地區 特色小鎮 探討
南灣水庫是建國初期國家為治理淮河而興建的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養殖,城市供水、旅游于一體的大型水利工程,擁有水產養殖水面7萬畝。水庫庫區風景秀麗,風格獨特,氣候宜人,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在加強工程管理,充分發揮水庫效益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水利經濟,如何推進水利經營管理工作,為工程管理提供有益的補充是一個重要課題。
一、樹立科學目標為產業明確方向
南灣水庫是國家大Ⅰ型水利工程,年代久、人員多、底子薄是現狀。如何實現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的轉變,達到良性運行和可持續發展,是在擺在南灣水庫建設者們面臨的新課題。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思路決定出路。近年來,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換思想,理清思路,實事求是,確立發展目標,為單位的發展明確了方向。部分干部職工 “等”、“靠”、“要”思想嚴重,水利工程資源閑置浪費等問題,嚴重制約和影響了水庫的發展。針對這些問題,要“深化體制改革、強化科學管理、大力發展水利經濟”的總體工作思路,要“靠工程為本、靠供水支撐、靠水電挖潛、靠水產突破、靠人才提高”的發展戰略,確立了在“十三五”期間內實現全局經濟翻兩翻即收入過億元、在全國大型水管單位創一流的經濟社會目標。通過這些“奮斗目標”,使廣大職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為南灣水庫的經濟社會發展確定了宏偉的經濟社會目標及中長期奮斗目標,為水利經營發展指明方向。
二、改革體制機制增強發展動力
適應市場經濟,轉換經營管理體制。改革開放以來,水庫開展了一些建筑、制氧、旅游等經營活動,并成立了多種經營公司,使綜合經營有了初步發展。但是,由于規模小、經營單一、管理不善,造成效益低下。經營性水管單位要全面改革與公益性部分脫鉤,真正使經營企業總滿活力。在單位現代的崗位工資及崗位效益工資基礎上,根據單位性質,探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靈活多樣的分配機制,把職工收入與工作責任、工作績效緊密結合起來。結合水管單位體制改革,成立了南灣水庫實業開發總公司,下設六大分公司,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原則,以單位資產管理為紐帶,探索建立新型管理體制下的企業管理制度。各家分公司獨立經營,自負盈虧,按現代公司企業制運作。調整工資分配制度,根據每位職工所在崗位職責大小、技術含量高低、工作負荷多少、工作完成情況好壞來劃分工資分配檔次,工資向急、難、險重和一線基層傾斜。向真干活、能干活有本事的人傾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拉開了分配上的差距,建立了一套干部能上能下,機關工作人員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通過這次改革,基本建立了一支精干、高效務實的管理人員工作隊伍。
三、利用資源優勢積極開展水利經營
水庫要實現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力量作支撐。為了發展水利經營,在對水土資源等存量資產進行合理開發和充分利用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取得了良好成效。
對策一:利用庫面資源,拉長水產業鏈條,走水產品市場化發展的道路。南灣水庫素以水質清澈而著稱,其水產品也因此享有“肉質鮮嫩、味美可口”的美譽,是名符其實的綠色環保食品。但在1995年前的幾十年里,水庫年均魚產量僅1.5萬斤,平均畝產僅二兩,資源優勢無法變成經濟優勢。近年來,我局按照“嚴格管理,加大投放,提高產量,創立品牌”這一思路,經過幾年努力,目前魚產品綜合年產量可達到150多萬公斤。同時,強力打造“南灣魚”品牌,通過商標注冊,建立“活魚庫”,在市內設置南灣魚專賣店等措施,使南灣魚從季節捕撈變成常捕常銷,均衡上市,商品價值與日聚增,產量供不應求,和當地同類魚相比,南灣魚價是其他魚價的2倍以上,年產值超過1500萬元,初步實現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以南灣水庫水產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以先進的生產管理模式為示范,充分發掘豐富的漁業資源潛力,輻射周邊,帶動了整個信陽漁業經濟快速發展,形成了集良種繁育、投放、養殖、管理、捕撈、專賣為一體的產、供、銷產業集團。
對策二: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打造旅游“休閑經濟”對水利旅游是個補充。在水上游樂園旁邊三角地帶南灣辦事處新大門旁邊及沿黨校橋往大壩方向打造信陽的“淺水灣”或“秦淮河”,大力發展夜市經濟、休閑經濟、農家樂項目,開一些檔次較高的“茶吧”、“酒吧”、“啤酒街”、“南灣魚一條街”,格調以“竹木房”為主,形成特色夜市經濟,開展休閑旅游業、休閑漁業,水上游樂、娛樂業。南灣湖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景色優美,是知名的旅游區,結合水庫實際情況,把旅游資源和漁業資源相結合,發展符合南灣客觀實際的特色漁業,加快燕尾島基地的建設,利用燕尾島地理優勢和良種場設施,開展觀光漁業,加強配套建設,對游客普及漁業知識,開發垂釣等休閑漁業,以漁業促旅游,以旅游帶動漁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世華,李雪洋等 《南灣水庫志》 2005年11月中國檔案出版社第一版。
作者簡介:楊志強系南灣水庫管理局高級經濟師,湯仁恒系信陽廣播電視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