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國芳 張貝 尚冰聰 李姿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高校;輔導員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團體心理輔導又稱為“小組輔導”或“團體咨商”,是以團體為基礎,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人際互動,使個體自然實現(xiàn)自我認知、自我定位、自我接納、自我激勵的過程[1],同時也有利于個體順利融入集體,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實現(xiàn)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良性循環(huán)。
團體心理輔導具有以下特點:
(1)成員間容易相互影響,作用廣泛。團體成員在達成統(tǒng)一目標的過程中接觸較為密切,因此極易觀察彼此的行為方式和特性,從而達到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的效果。
(2)團體成員容易實現(xiàn)迅速融入,活動效率較高。由于團體活動一般具有時間限制,這就會促使團體成員迅速消除隔膜,共同投入到團體活動中。
(3)對性格內向、群體適應性差的個體效果顯著。團體心理輔導對于性格孤僻、群體適應性差的學生具有較大沖擊和激勵,通過團體活動實現(xiàn)廣泛的人際交往。
(1)有利于提升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效率。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飛速發(fā)展,高校學生數(shù)量迅速擴張,然而輔導員人數(shù)卻增長緩慢。據(jù)統(tǒng)計,目前高校輔導員人均管理學生約為200名,一些高校甚至達到400名,管理人數(shù)過多導致輔導員教育工作任務繁重。團體心理輔導這一形式能夠將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集中起來,進行專門化的集中輔導,這大大節(jié)約了輔導員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能使學生通過團體輔導實現(xiàn)良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意識。高校學生具有顯著的集體性特征,班級、部門、宿舍等都是學生活動的經常性團體。團體心理輔導以此為載體,學生在完成團隊任務時必須以團隊合作為基礎,通過充分溝通和分工協(xié)作達成目標,進而培養(yǎng)團體成員的合作意識,學習彼此長處,增強成員間的認同與互信。
(3)有利于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高校輔導員的主要職責之一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保障學生心理健康。通過團體心理輔導,輔導員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需要進行個體輔導的學生,避免心理問題經過時間累積而惡化。同時,由于大學生心理問題普遍存在共性,團體心理輔導提供了一個有效溝通平臺,可以引導學生互相鼓勵、互相學習,提高學生應對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
(1)活動設計合理。團隊心理輔導活動項目要準確定位參與成員的共性問題,這就要求輔導員在活動設計前進行充分調查,了解當前學生普遍面臨的問題和困惑,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活動設計。只有準確定位共性問題,才能使學生真正融入團體氛圍,專注參與互動,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從而實現(xiàn)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
(2)尊重與觀察。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輔導員既是領導者也是參與者,應保持“對成員接納、關注、愛護的態(tài)度,尊重成員的現(xiàn)狀、價值觀、權益和人格”[2]。在活動中不對學生的任何行為和情緒反應進行評判與糾正,讓學生自由表達內心感受。同時在活動過程中輔導員要注意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語言行為和情緒變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肯定和定位,努力轉變消極學生的負面思想,實現(xiàn)以團體心理輔導促進學生成長的目標。
(3)團體輔導與個體激勵相結合。團體心理輔導以團隊為載體,能夠使輔導員迅速覺察有問題的學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但團隊活動學生眾多,難免忽視個別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并且由于個體存在差異,團體心理輔導對每個人的影響和效果也不同,因此輔導員在運用團體心理輔導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還要適時開展個體咨詢,針對學生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樊富珉,何 瑾.團體心理輔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羅京濱,曾 崢.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實操指南[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