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麗蓉
摘 要:隨著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全面推進和應用,借助多媒體技術對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良或革新的方式越來越多,其中微課就成為數學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一件強效“兵器”。如果數學教師對數學微課有較強把握,那么必定會大幅度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微課;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1.教學時間短
一段優質的微課視頻,短則五分鐘,長則十分鐘。這個時間長度恰好符合中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關注時長”。如果不足五分鐘,學生很關注,但內容不會深透;如果超過十分鐘,內容會多一些,但會超過學生注意力關注的時長。微課視頻的這種播放時長很適合“數學例題”的講解教學,因為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例題的教學時長通常會控制在五到十分鐘。
2.教學主題感強
整節數學大課堂環節較多,內容當然也是很多的,易生雜亂感,主題感不強。微課視頻則內容相對較少,主題非常單一,這種單一化的主題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感覺更加鮮明,無論是助學生理解還是記憶,效果都會更加顯著。
3.資源容量小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最厭煩的事是“教師講得多”。微課視頻的教學資源含量很小,一題一議,一式一講,把教學內容的“大水”變成“細流”。
4.生動情景化
因為微課視頻可以錄制課堂之外的資源,所以其內容就會更加生動有趣。比如,教學測量旗桿的高度,教師可以事先到廣場上錄制測量旗桿高度的視頻,還原實地情景下數學知識的操作應用過程,然后把這種實景微課視頻在課堂上播放,可立即引學生進入數學知識應用的生活情景,非常生動有趣。生動的情景化視頻,讓學生“不出教室,也能知天下”。
5.互動效果強
微課的內容含量小,主題單一,所以說不但教師可以錄制微課,學生通過指導,也可以制作個性鮮明、具有個體獨特理解的微課視頻。如果教師能調動學生制作微課,可以達到相互補充、共同提升的效果。現在的課堂教學最缺的就是交流氣氛,微課超強的互動交流功能,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缺乏交流的普遍不足。
6.有教學補救功能
微課作為一種視頻資源,如果給予共享特性,那么學生就算是離開了課堂,在家中也是可以觀看微課的。課后微課觀看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無論在那里,無論何時,只要學生有求學解惑的需求,他們隨時可以“回看”微課,直到把問題看明白,所以說微課有明顯的教學補救功能。
1.引入環節對接情景類微課
所謂情景類微課,就是指能反映數學規律,然后引導學生追尋規律背后成因的有情有景的微課視頻。這種視頻以生動的情景為基礎,根據教學任務和數學知識的規律制成,暗含數學知識于生活之中,在課堂教學的引入環節導入這種微課視頻,可以輕松地啟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投身于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中。
2.討論環節對接啟發類微課
啟發類微課是教師利用生動的數學實例制成,能從易到難、從特殊到一般地引領學生思維從淺層向高端進取,引領學生把“現象”歸納為“規律”,具有明顯的引領和啟發作用,能讓討論過程中的學生統一認識、達成共識、升華知識、形成方法。在學生進行課堂教學討論這一教學環節之后,對接啟發類微課,可以快速引領學生互補長短,達成知識共識,有效提高討論效率。
3.歸納環節對接問答類微課
課堂教學將近結束時,教師需要對本節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本節課學了什么內容,掌握了什么樣的方法,認知到了什么樣的數學規律。這時,可以對接講授類視頻,即教師針對本節內容事先制作好用于知識歸納與提升的視頻。因為是“事先制作”,所以這種歸納類視頻更加細致周密,不會是教師臨后而作的“隨意發言”,以講授類微課代替教師現場口頭歸納,內容會更精練。
微課已來,初中數學教師切不可回避微課。唯有積極面對,才能乘微課之風,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洋面上,乘風破浪,奮勇前行!
[1]余繼紅.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J].教師教育論壇,2015(2):42-44.
[2]蔡 躍.微課程設計與制作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