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春怡
【摘要】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也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它可以有效激起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快速地使學生投入到課堂中去,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文章就從導入的方法方面淺顯地談談數學課堂的導入藝術。
【關鍵詞】 導入;方法;數學課堂;合適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節完整的新授課,包括導入、新授、鞏固練習、全課總結這四個部分。而課堂教學導入是教師譜寫優美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也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見,在新課程改革的課堂上,導入作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尤為關鍵。精心、巧妙設計好課堂導入往往能激發學生興趣為整節課奠定一個基調,調動學生的思維。那么如何導入新課呢?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焉。”由于數學教材的編排是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進行編排,因此每一個新知識都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導入時以學生已有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通過提問、練習等教學活動,提供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從“舊的”過渡到“新的”,從“已知的”拓展到“未知的”,既鞏固了舊知識,又為新知識做了鋪墊。
例如,教學《認識億以內的數》,由于在三年級,就已教學過萬以內數的讀法,很顯然,億以內數的讀法,就是建立在萬內數的讀法基礎之上的。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先出示一組萬以內的數,讓學生讀完后,說出萬以內數的讀法法則,這時教師可以問:“剛才我們復習了萬以內數的讀法,那么五位、六位、七位、八位等這些較大的數怎么讀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這是在進行新課時教師直接從課題中提出新課的學習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以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誘發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直接進入學習狀態。
例如,在《長度單位》的學習活動中,教師首先在黑板上書寫了米、分米、厘米這三組醒目的術語;緊接著,又寫了9米、10分米、50厘米這一組表示長度的數據。最后,向學生點明:米、分米、厘米是最基本的長度計量單位,掌握好它們的換算對日后的數學學習及現實生活都將產生良好的幫助,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長度單位”的相關內容與知識……
如此,借助此種開門見山的導入方式,使得學生在當堂數學課的學習活動之中得以做到直奔主題,在節約課堂時間與精力的同時,大大優化了課堂學習效率及質量,實現了一舉多得的良好導入效果。
小學生是智力開發的階段,他們年紀小,見識不多不廣。在教學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課堂上提到課本外的故事時,學生對這些內容特別感興趣,聽課的積極性往往都很高。因此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課堂上適當穿插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故事或實例,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吸導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大小”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月餅,并創設中秋節的情境,然后引導學生思考一下,中秋節時大家圍坐在一起分月餅吃,一個小朋友吃了月餅的四分之一,而另一個小朋友想吃的更多一些,那么她可以吃多少呢?引導學生試著動手切一切月餅,并思考開放性的答案,可知結果為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這樣,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學生對如何分割月餅也會更感興趣,并在實際的動手操作中,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使其更好地學習數學,更樂于學習數學。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所以,針對小學生好奇的心理,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懸念,使學生產生探求問題奧妙所在的心理,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體會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歡樂,激發起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可先出示題:“小明今年12歲,過了12個生日,可小華也是12歲,他只過了3個生日,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這時學生情緒高漲,疑問產生了好奇,好奇又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心理上的渴望、興奮,而這種狀態正是教學所需要的“憤”和“悱”的狀態。學生在活動中領悟到只有閏年2月有29日,而每四年才會出現1個閏年。
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多依靠直觀、形象的思維思考方式,但小學數學畢竟是一門以邏輯推理特征為主的學習科目,鑒于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當有選擇、有針對性地采取實物直觀演示的課堂導入方法,相信,這對于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及幫助他們形成對所要學習數學內容的更深刻了解都將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例如,在《找規律》的學習活動中,教師可提前準備四種水果(蘋果、橘子、橙子、香蕉)依次排成2個蘋果、4個橘子、8個橙子、16個香蕉的模式,隨后,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四類總共30個水果的排放規律。如此,借助水果實物的排練演示,就使得學生對其中蘊含的數學規律形成了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輕松保證良好課堂導入效果的同時,為學生積極、踴躍地投入到規律具體數學知識點的學習活動之中做足了充分的準備。
所以,在數學課堂上我們要注意引導方式,這樣才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同時教師要善于變直為曲,巧用“曲問”,找出學生的興趣與教材的結合點,使問題提得生動巧妙,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