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來秀
摘 要: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必修的素養,對學生今后成長學習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文章在對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給出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方法,希望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語文教學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本文將核心素養概括為:讀說聽寫思新美。除了知識、才能,還需要把創新思維、文學審美、文明價值、思想價值等納入。特別是基于我國國情的“核心素養”模型,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圓心來構建的。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在學生語文基本才能培育的過程中,還要重視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品德涵養、審美能力的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的培育。如現在教小學生識字寫字,既是一種才能訓練,又是文明陶冶,還是一種習慣、涵養的生成,特別是要同培育熱愛祖國言語文字的感情相結合,才是針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教學的有用活動。
一方面,核心素養指導、引領語文教學,彰顯語文教學的育人價值,使之自覺為人的終身發展服務。另一方面,學生核心素養的達成,也依賴語文學科獨特育人功能的發揮、學科本質魅力的發掘,只有乘上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教學之筏,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才能使學生順利抵達核心素養的彼岸。這正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說:“語文課程致力于培育學生的言語文字運用才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1.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
學生對不知道的東西往往是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對于簡單機械的抄寫,他們對教師精心設計的作業更感興趣。比如學習關于秋天和桃花的詩句時候,可以讓學生收集描寫春天和桃花的詩句。在學生認真準備,上課的時候讓學生表演出來。這樣的作業不但可以培育學生收集資料的才能,而且極大地拓寬學生的文明視野,提升學生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識涵養和人文底蘊。
2.重視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自覺性,說明學生愿意去學,但這還不夠,老師要采取多種有效果的方法來加深學生的興趣,最后能夠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筆者在這方面,提出以下三條建議:
首先,朗誦精彩文章。語文書里面的課文幾乎全是名人名家創作的,經過高級專家認真挑選,在行文方面都是經典。要求學生對書本中一些漂亮的片段進行背誦,能夠提升學生的言語詞庫,還可以提升學生對言語的感知才能。這樣可以培育學生的誦讀才能,而且在這樣的過程中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其次,讀經典名著。一個人的語文修養的境界在于自己對語文的認知的積累。當沉淀達到一定水平時,會產生一種個性鮮明的文化底蘊。
最后,誦經典詩詞。課堂閱讀和課外經典詩文的積累教學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方面的積累和精神積淀,還培育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在“潤物細無聲”中幫助孩子們解決了積累優良詞句少,書寫、語表達才能差等問題,實實在在地培育了孩子們良好的學識涵養、人格涵養。
3.借助互聯網資源,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作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給小學習作教學準確定性,為習作教學的改革鋪平了道路。寫作既是課程標準要求的基本才能,也是語文素養蘊含的學識涵養和人格涵養的重要的呈現載體。在廣泛閱讀和積累的基礎上,學生可具備較好的文學底蘊。
[1]王凱麗.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新探[J].教育現代化,2017(36).
[2]張柳柳.創新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