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龍
摘要:國有企業各級工會組織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如何發揮組織作用,關鍵在于能否培養造就一批政治可靠、業務精湛、敢于擔當的復合型工會干部隊伍。本文著重分析當前國有企業工會干部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查找問題根源,尋求相應對策,在實現中國夢中展示國有企業工會干部隊伍的風采。
關鍵詞:國有企業;工會干部;隊伍建設
一、新時代國有企業工會工作的重要性
“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改進提高、不能停滯不前。”習近平在黨的群團工作會上的講話,對于加強新時代國有企業工會工作指明了方向。只有不斷加強工會工作,發揮工會組織在國有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突出作用,發揮工會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凝聚起廣大職工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強大支撐,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聚焦質量效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會工作不僅不能缺位,工會工作而且大有作為。
《中國工會章程》明確指出,工人階級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居于執政黨的地位。由此可見工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是工人階級離不開黨的領導,當也離不開工人階級。也就是說工會在黨和工人階級之間,起著重要的“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是國家政權的基礎和支柱。國有企業工會在企業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偉大進程中首當其沖,責無旁貸。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專職干部不足
近些年來,在國有企業聚焦轉方式調結構、提質增效升級,積極推進加大改革力度,不斷精簡機構、壓縮管理層、減少干部職數的大背景下,工會干部尤其基層工會主席兼職化現象比較普遍。有的基層二級和三級工會現已沒有設專職工會干部。
(二)成長通道不暢
有的國有企業對工會干部的交流使用不夠重視,存在工會領導干部“短循環”、一般干部“不循環”的現象。絕大多數干部尤其是一般干部沉淀在工會機關長期得不到交流,變成了“老工會”。有些企業把工會作為老干部將要“到站”的“中轉站”,給人一種工會是干部“養老地”和“解決級別、解決待遇”的“照顧”印象,這些無形中給工會干部帶來負面影響。實際工作表現為:工作缺乏激情,按部就班,憑老經驗辦事,開拓創新不足。
(三)業務知識不夠
一些國有企業基層工會干部在知識結構上存在先天不足。一些兼職干部大多處于生產一線,比較精通生產,轉任或兼職工會干部后,對工會工作認識不足,對工會業務不熟悉,對有關法律、法規了解也很欠缺。加之兼職較多,忙于事務,難得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研究工會工作。
(四)擔當意識不強
極少數工會干部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勞動關系領域的新變化、職工利益訴求的新要求以及職工思想動態變化的新特點,對涉及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不是勇于擔當責任,而是回避矛盾,或是遇到矛盾往上交;不是替職工說話辦事,而是當“老好人”。
三、對策建議
(一)重點加強配備交流,激發工會干部隊伍建設活力
拓寬工會干部的選拔渠道。堅持干部選拔標準、程序,規范組織推薦選拔,加大工會干部競聘選拔力度,探索工會主席直選制,多措并舉,把業務能力強、熱愛工會工作、受到職工信賴的人才充實到工會崗位上來。加大工會干部交流力度。建立工會干部輪崗制度,推動工會優秀人才輸出,改變單向交流、只進不出的現象,使工會干部隊伍不斷有“新鮮血液”輸入,增強整個工會干部隊伍的活力。
(二)不斷健全激勵機制,暢通工會干部成長通道
建立健全工會干部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將激勵機制貫穿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各個環節之中,暢通和拓寬工會干部成長通道。遵循責權掛鉤、權責對稱的原則,健全考核機制,對基層工會主席和工會工作進行量化考核,把考核結果與工會干部任用、獎金分配、評先選優掛鉤,真考核硬兌現。深入開展“會員評家”活動。通過“會員評家”活動來檢驗工會工作和工會主席(副主席)履職情況。荊門石化現已形成了企業每兩年、基層每年開展一次“會員評家”的制度。在會員代表會議上,由全體會員對工會工作及工會主席、副主席進行民主測評,測評結果現場公布。實踐證明,會員評家工作既加強了基層工會民主建設,又有效地促進了工會領導干部積極履職盡責。
(三)努力提升培訓效能,建設復合型工會干部隊伍
加大工會干部培訓力度。在培訓手段上,做到“四個結合”。即送上級工會院校深造與在崗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自學相結合,本級輪訓與上級培訓相結合,傳統教育培訓與遠程教育、網絡教育相結合。建立專兼職工會干部遠程培訓學習制度,彌補基層資源和師資的不足。
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針對工會兼職干部多的實際,引導他們“擠時間”補充新知識。目前,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迅猛發展,已成為重要的輿論陣地和互動平臺。工會干部要順應信息時代、“自媒體”時代員工溝通交流、獲得信息、表達呼聲的新特點,增強用新媒體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增強服務和維權意識
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以人為本,落實服務意識,工會干部首先應該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履行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另外要積極地深入基層,了解職工的各項需求,及時向上級和領導傳達職工的意愿和要求,時刻將維護職工的利益作為己任,切實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增強親和力,更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取得了群眾的支持和理解。其次,基層干部必須始終牢記工會維權的最基本的工作宗旨,了解和掌握職工的思想動態、生活和工作變化等,并協助職工在出現糾紛或侵權的情況時給予法律上的幫助,不僅實現了為群眾排憂解難,也從中提升了職工的維權意識和自身維權工作的水平。
結束語
解放思想敢于擔當。樹立敢于擔當精神是工會干部立足之本。工會干部要牢記自身承擔的使命和責任,面對責任不推諉,面對矛盾不回避,保持良好的狀態和作風,擔當起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重任,當好職工群眾的圓夢人、代言人、貼心人、組織人和娘家人。
參考文獻:
[1]郭萱.提高工會干部理論和業務水平[N].國家電網報,2013-08-29(001)
[2]丁軍杰.加強工會干部教育培訓重要而緊迫[N].工人日報,2011-06-08(001)
[3]蘇永生.工會干部教育培訓新目標確定[N].內蒙古日報(漢),2006-12-28(002)
[4]記者王嬌萍.建設高素質工會干部隊伍刻不容緩[N].工人日報,2001-10-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