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森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意識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小學語文的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和教學方式,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大膽質疑,從而達到豐富學生情感,提升語文素質,促進學生創新發展的目的,本文結合課堂中的教學經驗,對如何在小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做出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觀念的普及,小學語文在教學質量與管理方面的有著顯著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除了讓小學生掌握語文的基礎知識外,也更加注重激發與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
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順應時代發展需求
在社會不斷前進,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順應時代的發展,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術的能力,同時也對人才的全面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1]。小學教育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階段,教師就必須要對小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加強重視,培養具備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新時代人才。
(二)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智力還沒有完全開發的小學階段,學生們活潑好動,不能主觀性的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所以就更加體現了興趣的重要性,如果學生對學習語文缺乏興趣,那么就無法提高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與效率,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教會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讓他們在創新過程中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積極的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
二、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
小學生正處于身發展的重要階段,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將教學變得多樣性,利用多媒體與情境教學促使小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成效。但是在現實中,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手法上依舊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灌輸式教育向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灌輸,導致語文教學變得單一無趣,使學生對學習語文產生反感心理。同時,教師這種死板的教學方法,在新課標不斷發展的今天,已經明顯的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
(二)不能與生活更好的融入
語文知識豐富廣泛,許多知識往往來自于生活,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進行語文教學,能夠讓同學覺得更加熟悉親切,對語文知識更容易接受,從而更好的激發對知識的探究[2]。但是,目前絕大多數的小學語文教師對這方面的概念沒有更好的理解,對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也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根本無法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教學模式中,對小學生語文的教學質量產生了極大的阻礙。
(三)不重視學生的主體位置
新課標的內容中,明確了小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占據的主體位置,將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重點。但是在現實教學過程中,教師卻仍然把自己放在主體地位中,在課堂中沒有進行啟發性的提問,導致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只對照書本知識,使得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十分的被動,這種不科學、不創新的教學方式,會使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水平不能有效的提高。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陣地,所以,要想讓小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發展綜合素質,小學語文的教育工作者們就要在學生的教學情境中下功夫,為小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同學們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積極參與語文學習,進行問題思考與分析,從而使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激發。例如,在學習某篇講述父親與兒子的關懷之情的文章中,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描寫去表達父親的偉大,并讓學生通過樸素的語言,去體會作者對父親濃厚的情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播放有關父與子的動畫電影,通過欣賞電影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電影的感染下,向學生介紹文章的背景、內容。這樣就會使學生很容易的產生共鳴,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
(二)讓教學貼近生活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在小學生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課本內容變得生動,簡單容易理解,這種教學方式是有效提升教學水平的重要方式,同時還能增強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例如,在學習語文課本中關于禮貌與中華傳統禮節的文章中,小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課本中的文字描述所要表達的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列舉比較貼合生活實際但是又簡單易懂的例子,讓小學生在實際生活的過程中去了解并加深語文課本中的知識點,從而獲得更有效的學習。
(三)重視學生的主導地位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足夠的重視,將小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自身作為一個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留出充足的交流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中暢所欲言,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3],并且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對待其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例如,在學習一篇文章中,教師可以針對課文的朗讀,生詞的學習,中心思想的分析,讓同學積極發言,說出自己的看法,并讓其他同學對這位同學所表述的進行評價,通過這種互評的方法讓學生相互影響,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生遇到問題使,教師也要以引導者的身份給予學生幫助,進行適當的分析與講解。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才能使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更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的進行總結學習,以更好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培養自身能力與綜合素質,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對知識的質疑與思考,并通過可行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黃丹.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 西部素質教育, 2017, 3(5):165-165
[2]姚鳳渠.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7(27):95-95
[3]唐富旭.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 社會科學:引文版, 2017(11):00181-0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