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天秀
廣元市利州區七一寶小學 四川廣元 628212
當前,我國部分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內在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發揮。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改目標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獲得了創新與完善,不僅激發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升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并為我國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貢獻[1]。然而,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僅重視創新教學的落實工作,而對小學生數學知識理解與掌握的實際情況較為忽略,致使小學生在復雜多樣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如同局外人般無法理清數學學習的相關重點知識,在數學教學課堂上出現緊張的現象,并對今后小學數學的學習產生了畏懼心理。小學教師未能充分發揮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在作用,致使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實質性意義無法實現。
近幾年,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方式依然存有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影子。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過分依賴于數學教科書,致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了乏味感,并且無法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的環境當中。長期以往,既打擊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又導致小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降低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中,部分小學數學課堂雖然仍是以小學生為教學主體,但數學教師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果以及數學學習效率的重視未能有所提高。數學教師依然采用單向式的知識灌輸方法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向小學生傳授數學知識,既不利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又阻礙了小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
現如今,創設教學情境的教學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學生的數學教學當中。小學教師通過創設相應的數學教學情境,將數學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中的場景進行匹配,有利于增加小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更有利于激發與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意識、數學想象力以及對數學知識進行創新的精神。借助簡單易懂的生活例子,便可將小學生帶入到數學課堂的教學情境當中[2]。例如,教師可以創設實物展示的教學情境。在對小學生進行圓方面知識的講解時,教師可以指導小學生觀察生活中如懷表、車輪及硬幣等圓形物體,而后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導小學生思考并解答為何此類物體被設計成圓形,而不是方形或是三角形。通過讓小學生觀察并總結生活中常見物體的形狀及特征,有利于加深小學生對物體形態的印象。
數學是一項具有抽象性特點的學科,對數學學習者的抽象思維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等內在素質具有較高的要求[3]。數學的抽象性特點,直接降低了部分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因數學其發展的本質意義是為人們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提供知識借鑒,所以小學的數學教學應引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致使小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例如,教師在講解數學“長度單位”的知識時,教師應積極鼓勵小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長度進行測量,通過對生活物體長度的實際測量,既引用了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又拉近了小學數學與日常生活間的距離,逐漸減少了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小學生自主測量物體長度,有利于加深小學生對數學“長度單位”知識的理解。
受教師固定的數學教學方式的影響,部分小學生缺少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缺乏主動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教師傳統固定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小學生天性的發展,更不利于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在以小學生為教學主體的同時,應注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一定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應加強對小學生數學教育的重視。小學數學教師運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小學生充分的感受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從而消除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恐懼。文章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未能充分發揮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及過分依賴于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等問題,提出了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情境、引用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模式以及實落實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教學等策略,希望對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