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景
關鍵詞:環境美學;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中圖分類號:B83
文獻標識碼:A
1.環境美學
環境美學主要研究人類對自己所生活的周邊環境的審美要求,周邊景觀環境的美感對人的生理和心理所產生的各種影響,以及研究這種影響對人的身體和工作所產生的效應。環境美學涉及的領域比較廣泛,它包括藝術學、色彩心理學、聲學、生態景觀學、造林造園藝術學、建筑學等多種學科。
2.生態文明建設
目前,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生態資源越來越缺乏,我們必須重視人和自然的關系,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第一位,只有我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才能夠給人創造一個更好地環境,實現現代化的、人與自然協調的和諧社會。
1.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概述
(1)生態文明城市研究的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生態城市研究應當綜合各種學科的精華,這樣有助于從新的角度來解決城市問題,也能夠為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注入新的營養,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前瞻性。參考西方國家的生態城市理論和發展模式,我國生態城市的建設存在一些缺陷,建設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生態城市將是一場新的巨大變革。
生態文明城市的建設對研究和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通過理論研究能夠推動生態城市建設的實踐型發展,有助于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和生活環境,加快我國城市建設,促進經濟發展,也提高了國人在科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生態文明素質,生態城市文明的建設又促進了經濟發展,有助于社會的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原則。①統籌全局原則。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它能夠影響千秋萬代,涉及方面較廣,只有統籌全局、整體協調,才能夠減少矛盾、解決問題,必須建立綜合決策機制,將人、社會、環境等各種資源相互協調,才能夠事半功倍。②保護生態自然原則。在進行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要調控城市這一人類生態系統,保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遵循自然生態的循環原則、共生原則等,為達到城市生態系統的平衡,必須注意城市生態中結構與功能的相互適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城市生態系統處于動態平衡狀態。③經濟、資源可持續的高效原則。協調自然生態資源保護和經濟之間關系的關鍵是實現經濟的高效運轉,注重資源的節約和高效運用。一方面,對不可再生資源實行節約和高效利用原則,延長這類資源的使用期限;另一方面,采用高科技,提高資源利用和產品附加值,實現低投入高產出。針對可再生資源,緊扣永續利用的原則,采用循環利用、用養結合的增值資源,讓人類不斷充分的使用。④以人為本原則。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基礎就是以人為本,城市的主題是人,如果忽視了人的工作和影響力,那么城市就失去了生機和活力。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應堅持以人為本,以法為據,充分考慮人的精神和物質需求,創建一個自由、平等、人與自然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⑤復合生態的和諧原則。這一原則要求生態都市設計,既要分別考慮自然、經濟、社會三個子系統,又要把它們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最高的整體效益。
2.環境美學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1)以環境美學作為理論基礎研究生態城市的各種景觀。我們一定要認真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在進行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時候,要追求藝術美和自然美相融合,從而得到一個藝術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城市公共空間,滿足人們對自然的需要。
(2)利用環境美學的設計原則指導城市公共空間建設。在進行城市公共空間細節設計時應該注意各種人群的需求,要注意一步一景,要根據不同的環境設計不同的景觀,并注重整體原則。
[1]陳望衡.環境美學前沿[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
[2]王 ?鵬. 城市公共空間的系統化建設[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