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賽奇
[摘 要]小學科學教學是一門重要的實踐性學科。其主要目標是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因而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視。因此,作為相關學科知識教學的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在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在教學方法上作出相應的改變,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也更有利于整個學科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討了學生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實踐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動手能力;培養
一、小學科學教學現狀
傳統上,很多人認為小學科學是一門輔助學科,不需要參加升學考試。因此,許多學校和學生都不重視小學科學,只重視語文,數學和英語三個學科的學習。由于傳統的思維方式和非標準的課堂管理,科學的教學效果很差。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幾乎都是通過“一言堂”的模式,灌輸文本知識,就算是進行課堂討論,也沒有指明討論主題,課堂討論混亂、沒有秩序,難以達到教學目標。另外,在教學中,教師只滿足于教師灌輸的現狀,學生死記硬背,不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盲目地按教材內容講解理論知識,沒有適當地開展實驗教學活動,沒有給學生一個動手的機會,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另外,小學生思維活躍,不能認真,安靜地閱讀科學知識,未能仔細、耐心地觀察實驗過程,缺乏嚴謹、細致的科學研究習慣,從而大大降低了科學教學的效果。
二、培養小學生在科學教學中的動手能力策略
1.鼓勵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已成為未來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掌握和獲取知識方法的能力。 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有些科學實驗學生能夠親手操作,應該盡量安排學生自己動手。而不是教師一邊自己動手做實驗,一邊將實驗答案公布出來,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從試驗過程中找到答案,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的這些知識會使學生加深記憶,因此學生可以扎實的把握住相關的知識。例如,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一個關于種子發芽的實驗,這是一個動手實踐,讓學生參與的難度較小的實驗。教師可以向學生分發測試種子(豆種使用較多),并和學生一起進行實驗。在實驗之前,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為每個組安排一個組長,并將實驗記錄表格交給學生進行記錄。在實驗過程中,對影響種子發芽的因素進行提示(如:溫度、濕度、陽光照射等),通過簡單地提示信息引導學生完成實驗以及試驗信息的搜集作業。在經過一定期限后,讓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總結(總結內容為:種子發芽的條件,以及種子未發芽的原因。),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結果的總結,最終達到實驗教學目的。在本次實驗中,由于學生的全面參與,學生對實驗主題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使學生對相關知識有了更加可靠的認識。
2.有效保證科學實驗的標準化
科學實驗與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緊密聯系的,但在實際的科學教學中,學生的動手能力長期得不到培養,與沒有規范的科學實驗相關聯的。因此,小學教師在開展科學的教學實驗活動時,必須通知確保科學實驗的規范化,這樣不僅能讓他們從小就培養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而且還能使其從根本上獲得改善。首先,第一步,要求學生準備相關的實驗器材,特別是相關的實驗材料和實驗設備。接下來是第二步,即進行適當的實驗觀察,以便直觀地發現實驗中的現象和變化。最后一步是了解簡單信息整理的實驗結果,包括:數據,圖表等。
科學的教學實驗也多次證明,科學實驗與學生實踐能力的結合可以達到更好的科學教學效果。
3.合理的進行指導,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
小學生對新事物都會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年齡較小,認知能力有限,往往找不到正確的探究方法。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合理解釋有效的探索方法,讓學生學會怎樣去觀察、分析事物,從而獲得知識信息。老師教導一些簡單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操作,并及時指出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犯的錯誤,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知識水平與一些啟發性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解決,以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認識。例如,在學習《水族公民》時,教材要求學生回答:鯉魚嘴巴張合是在喝水嗎?你會怎樣去探究?假如教師直接把探索步驟告訴給學生,那么也就沒有探究的意義了,如果老師沒有說明探究的步驟,學生就無從上手,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結論
總之,小學科學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生活常識,并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有效開展教學活動,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會理論知識,掌握操作方法,從而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羅吉倫.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8.09.
[2] 羅吉倫.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7:62 .
[3] 汪先平.試論科學課程實施中的困境及其破解[J].教學與管理,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