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雅玲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國內經濟蒸蒸日上。在諸多行業公司的融合參與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展了與外企之間重要的進出口貿易,并且,在未來中國的發展方向上,中國企業必然會面臨著走向國門之外與世界接軌的發展道路。本文主要論述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所面臨的管理挑戰以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走向世界 管理挑戰 應對策略
中國的企業要想真正的獲得經濟上的進步與實力上的提升。與世界各國公司開展進出口貿易合作,并積極的融入進世界這座巨大的熔爐中去。以學習,觀摩,努力超越的姿態,積極的學習,積極的去發掘自身的潛力。其后最終的結果,一定會給中國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與成長。
一、中國企業現今的進出口貿易現狀
(一)進出口貿易合作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對外經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與規模。進出口貿易額的大幅度增長,大批國內企業利用外資融入飛速成長,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經濟也開始進入了穩步提升的狀態。
有數據顯示,在1998年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是3239.5億美元。其中,進口貿易總額為1837.1億美元,出口貿易總額為1402.4億美元,順差為434.7億美元。而在十年后的2007年,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已經達到了21738億美元,其中出口貿易總額為12118.0億美元,進口總額為9558.2億美元,順差達到了2621.9億美元。短短的十年間,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幾乎以數倍的速度飛速成長著。
可以說,類似于中國這種開展進出口貿易以后飛速發展的國家,全世界也寥寥無幾。在2017年的今天,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套巨大的進出口貿易機器,無時無刻不在飛速的進行著旋轉與前進。即便是在近年來國際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依舊是以穩定的步伐持續上升著。
(二)進出口貿易合作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1)加重了我國經濟對于外貿的依存度。自從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以后,進出口的貿易額度對我國經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對于外貿的依存率我國為百分之70.08,這個數字不止是高于世界上其他的發達國家,甚至,它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全世界的平均水平。這一現象很直接的說明,目前我國的經濟雖然發展態勢良好,但過度依賴于世界經濟支持使得我國很容易受制于世界經濟的增長與衰敗。發生不確定因素的幾率也大為的增高。
(2)出口勞動力工資提高,加劇了地區收入的不平等現象。隨著進出口外貿規模的不斷擴展和政策上對外貿易條件的不斷優化。我國東部沿海地帶與進出口貿易有關的工作與工種,他們的工資保障水平呈飛速上升趨勢。而在我國的中西部地區,因為進出口貿易欠發達的原因,勞動工資的上升依舊是進度緩慢。雖是無意,但這確實拉大了東部沿海地帶省市與中西部地帶省市的收入差距。
類似于出口貿易經濟發達的上海市,廣東省,浙江省,福建省戰以及應對策略等四省市。在近十年內,貿易公司內普通職工的工資增長水平很明顯的高于內蒙古,湖北,甘肅,陜西等中西部落后省市。因為這一現象的產生,大批量的中西部落后省市的勞動力開始有批次的往東部沿海地帶涌入。勞動力的欠缺,直接導致了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停滯不前,嚴重的影響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整體提升。
2006年后,我國的貿易順差再一次加大,類似于這種收入不均衡現象無疑進一步的加劇。長此以往下去,對我國的社會安定和經濟提升帶來諸多的危險因素,有害于我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如何應對企業走向世界所面臨的挑戰
(一)轉變傳統觀念
在進出口貿易這條飛速發展的快車道上,無數的中國企業也搭乘上了與世界接軌的特快列車。但是,機會與危險并存,面對著外來跨國公司的實力挑戰,國內公司必須要轉變傳統觀念,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進行回應和合作。
(二)充分利用全球資源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一直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從中央到省市地方,從政府機構到國營企業,對待外來經濟入侵或者競爭的時候,往往使用的是一種被動防御的消極回應。同時,政策上對待外來經濟的進入國內,一是有高額度的關稅,二來對于投資商有一系列的限制。
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是因為以傳統觀念來看,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被別國掌控,那么,這個國家距離滅亡的時間恐怕就遠不到那里去。
可是,近年來的大量事實表明,這一說法的真實性可信度幾乎為零。新加坡國土不足一千平方公里,但其經濟實力以及國家領土完整程度,依舊是和尋常國家沒有任何的區別。所以,我國放開了對國內公司與外企之間合作的框架,更加的有利于中國企業的發展與經濟的騰飛。
三、結語
國際貿易,進出口貿易是中國乃至于未來世界上最為通用的經濟方式。中國的企業如果想要在世界這個大的環境中生存下來,那么,首要的關鍵點就是要創新,要跟緊世界的步伐。積極的學習外企公司的優勢,努力改變自身公司的劣勢,在面臨著外企的挑戰和競爭時,要積極應對,加強自身的競爭實力。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在大環境中實現走出國門的戰略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