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彩
摘要:目前陜西農村發展的整體情況來看,思想認知程度、基礎設施、信息化程度和技術水平還相對落后,導致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普及和推廣存在很多障礙,因此探索適合陜西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策略對于改善縣域經濟,促進陜西發揮“一帶一路”中心區域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電商;發展策略
基金項目:陜西服裝工程學院2017年校級科研項目部分成果(編號:2017KYR17)
一、“互聯網+”環境下陜西農村電商發展趨勢
1.農民生產的便利化
“生態服務中心”作為農村淘寶的三大業務之一,在村上農民就能交電話費,醫院掛號,取包裹,網上買票等。“五不出村”的服務口號也被郵樂網提出,在更接地氣的同時不影響基本內容表述。各大電商下鄉中都有涉及,在農村便民服務方面。
2.農村消費的在線化
一方面可以通過電子商務改變農村市場供不應求的現狀。每年數量驚人的農村假冒偽劣產品被曝光,缺貨是重要原因,只分配原始產品線,單一渠道和少量商品流通主體,有了農村電商的助力,農村市場的供應情況可以改變。 另一方面,新農村消費潛力的釋放,供與求是相互關聯的關系,有需求才會帶來供給,新的供給催生了新的需求,電子商務的新供給為農民釋放了新的消費潛力。
3.農村創業的網絡化
青年返鄉創業的核心是:工作要體面,收入要豐厚;可觀的收入和不體面的職業。農村種蔬菜及豬養殖可能比城市工作賺得更多,但年輕人感覺不體面,所以不想這樣做。不過,互聯網業務門檻低,風險小,非常靈活,深受年輕人的歡迎。
4.農業生產的智能化
一開始是農業信息化推廣應用,其次是農業物聯網推廣,農業在線整體推進在于互聯網出現之后,逐漸形成的農業大數據,隨著電子商務標準化要求,質量追溯而倒退生產轉型的消費者數據逐漸趨同,基于互聯網的農業現代化也基本完成。
5.農產品銷售的數字化
隨著互聯網最新技術的快速融合,農產品電商正在迅速發展。 因此,農產品的電商供應商越來越被消費者青睞,不再覺得不體面。同時,立足互聯網、眾籌、預售、定制、采納等新的網絡營銷模式加速推廣。
二、 “互聯網+”環境下全面發展陜西農村電子商務制約因素分析
1.農村金融支付成熟度低
陜西省農業電子商務仍處于起步階段。據有關資料顯示,關中地區90%的鄉鎮設有金融網點,30%的網點設有自動取款機。在陜北和陜南,70%的鄉鎮有金融機構,25%的金融機構有自動柜員機。總的來說,金融服務相對于農村電商的發展需求相對滯后。農民一直沒能享受到電子商務帶來交易的甜頭。網上銀行和電子支付的發展在農村受到了阻礙。郵政儲蓄仍然是大部分農民習慣性選擇,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實現金融交易。除了保證發展農村金融支付的外,農村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建立農民對電子支付的信任。
2.電商平臺運營難點紛雜
目前,農產品上漲和工業產品下降問題尚未得到很好解決。從目前情況看,全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還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日常經營中主要電子商務平臺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農村電子商務,農村電子商務提供農業生產資料和日用品,但農民有限的購買力,信息化程度較低。因此,農村電商通過互聯網銷售農產品更為重要。
3.農業信息人員素質偏低
農電商供應商的發展離不開農業信息方面的專業人才。由于農民是陜西農村電商的主要從業者。教育整體水平低,學歷素質低。據調查,全省所有市、縣、區一般不培訓農民系統的農業技術和電子商務技能。農村勞動者對電子商務所需的農業信息和電子商務技能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農業信息化人才對農產品方面培養有一定的經驗,但對于適合電子商務的農產品生產還有一定的距離。一些農村從業人員與電子商務平臺簽訂協議,仍不按照協議生產,濫用肥料添加劑,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受到嚴重影響。但一些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農業人才大多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缺乏對農村電商供應商發展的實質性指導。
三、陜西農村電子商務全面發展策略改進措施
1.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推廣適應農村需求的電腦、上網手機以及網絡資費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在我國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地區相對滯后。與此同時,農村移動用戶數量迅速增長。因此,在加大對農村網絡基礎設施的投入和補貼的同時,要適當降低初裝費和上網價格,4G網絡在農村應加強建設,4G資費在農村應降低,促進普通但實惠的配置,方便實用的電腦和農村4G手機,減少農民進入的經濟壁壘。
2.積極引進大學生村官,并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促進網商群體的發展
國家積極支持大學生村官政策。近年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創業型大學生的回歸。在當前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下,積極引導大學生走向農村是一個很好辦法,政府要采取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大學生創業,帶動農民學習電腦,普及電子商務知識,促進網絡運營商群體的發展。
3.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農產品并發展本地加工業,促進農業生產的專業化、規模化
根據當地情況發展農產品或綠色有機農作物,積極發展區域商標,打造品牌,增強附加值和競爭力,實現地方加工,便利運輸,擴大銷售。 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生產是打造品牌,降低物流成本,吸引物流服務商這樣做的基礎,這不僅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出路,也是農村增加電子商務的使用要求。
4.尋求適合本地的電子商務及其物流模式
多種發展模式存在于農村電子商務。不同地區應根據自身的生產規模,產品性質和地理位置選擇合適的電子商務和物流模式。 如城郊結合處,村民居住集中,交通便利,物流交通更方便,可以選擇合適的產品,直接面對城市或異地消費電力供應商。
參考文獻:
[1]100EC.CN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7-08-31.
[2]張鴻,汪玉磊.《農村電子商務突破發展策略研究》[J].新西部,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