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小龍
[摘要]在我國一系列的社會變革中,公共事業民營化改革則成為一項引起廣大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熱門事件。本文通過對我國公共事業民營化改革過程中阻礙問題分析,簡要對其改革發展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公共事業 民營化 改革阻礙 發展策略
在改革開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積極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一直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事業單位卻一直處于“原地踏步”的狀態,傳統的思想意識也根深蒂固。這也就對公共服務部門的可持續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礙。而這種挑戰,一方面是因為民營化發展對經濟利息體系的調整,另一方面也是對長期存在的思想觀念的一種重新構建。雖然,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公共事業民營化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改革,但在實際的落實中,任何的情況都有可能改變民營化的發展方向,背離民營化最初的發展目標。因此,在進行公共事業民營化的工程中,也就必須要正視這些存在于其中的客觀實在性問題,積極展開應對措施,減少由于錯誤決定而帶來的危害人民群眾利益的后果。
一、我國公共事業民營化改革中的阻礙
(一)政策與法規失衡
作為國家的公共事業單位,在其改革的過程中也就必然會設計諸多的權力與利益之間的關系,而在改革后則會面臨著各部門之間的統籌協調性問題,所以,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政策、法規則可以形成對其的有效保障。相比較發達國家——英國而言,我國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上和法規的運行上還依舊存在也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相關政策、法規制定的滯后性,也就是其完全不能跟上社會的發展和公共事業單位的改革舉措;其次是相關政策、法規制定過籠統性,例如我國現在依舊運用的之前的《鐵路法》、《郵政法》等等,雖然其能對當今的社會發展形成一定的概括性,但是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在一些細節上的改革,這些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就明顯降低了。所以,不依據公共事業民營化的改革的具體情況制定政策、法規,也就必定會阻礙民營化的進程。
(二)市場發育的不成熟
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西方世界相比,市場的發展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發展差距,也就造成了我國公共事業民營化改革發展上的障礙,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具體事項操作環節中的錯誤觀念和錯誤行為的產生。正如歐文·E·休斯教授對發展中國家的認識那樣,其發展的不完善,也因為民營化發展的缺乏、萬能市場的保障以及行政管理體制的不完善。
(三)政府監管能力薄弱
缺乏政府強有力監管的民營化,其必然的結果就是會對人民公眾的實際利益造成損壞,導致市場的混亂以及不良競爭手段的出現。但是在實際的公共事業民營化的改革過程中,政府監管能力依舊較弱,缺乏明確而具體的監管手段和范圍;對相關不良現象的責任追究制度也不夠健全。再加之政府監管人員整體監管素質、水平的低下,成了我國公共事業民營化成功改革和健康發展的重大“絆腳石”。
二、促進我國公共事業民營化改革的策略途徑
(一)樹立正確的公共事業民營化發展觀念
以現階段我國公共事業單位發展的情況來看,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高成本、低效率的運作方式,再加之其公共產品和服務上的低質量、低水準,也就使得人民群眾很難達到心悅誠服。而產生這一問題的源頭還主要是因為相關部門對其的壟斷,因此,積極將公共事業向民營化的方向轉變,就可以有效減少政府形成的發展、服務阻礙力,真正將為人民服務落實到實處。這也就是要求人們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民營化發展觀念:民營化作為一種由民間力量集中而成的管理方式,公共事業民營化也只是一種有效的促進公共部門為人民服務的手段形式,而并沒有將公共事業單位私有化的目的。簡而言之,就是要人民對公共企業民營化抱有積極向上、利國利民的認識。
(二)在公共事業民營化中引入競爭機制
公共事業民營化就是為了提升公共部門對人民的服務質量。因此,在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中引入競爭機制,突破政府對公共事業單位的壟斷,形成競爭發展的趨勢,從而提高各方的效率,實現向低成本、高水平的發展方向轉變。而一些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也無不在說明著這樣的一個啟示——一般比產權改革更為有效的就是競爭機制的運用。另外,在公共事業單位中引入競爭機制還可以促進信息發現機制的發展,體現在價格方面,也就是可以使任何相關行業之間的價格透明化,從根本上制約暴利的行為。此外,競爭機制的運用,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對事前的最優打算,并可以有效彌補競爭之后出現的相關問題。
(三)注重公共部門為人民的服務意識
在我國公共事業單位的長期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已經形成對其服務質量低下的一個普遍“共識”。相比較與那些價格稍高的私人企業,公民一般都會享受到如同“上帝”一般的服務待遇,滿意度普遍偏高。私人市場的這種“以人為本”的服務觀念,在給人民帶來享受的同時,也就為公共部門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所以,在公共事業民營化的過程中,也就必須要形成顧客戰略,將提升顧客滿意度作為公共部門提供服務時的根本目標。與此同時,公共事業民營化還可以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改革依據,調整公共事業部門與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保證顧客永遠的“上帝,地位,形成一個充分為人民考慮、質優價美的公共服務體系。
(四)加強對公共事業民營化的監督機制
公共事業民營化后,也必須要加強對其的監督,這就要求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監管的職能。如果缺乏政府強有力的監管,以民營化的發展目標,其勢必會造成經濟利益驅動下的過激行為,不僅不能提高公共事業單位對人民的服務水準,反而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社會恐慌,最終導致政府和公共部門的公信力的喪失。因此,要想有效避免這種有悖于最初改革目標發展趨勢,就必須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監督機制,政府要做到:一,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二,制定對公共產品價格的管理政策;三,嚴格監督公共部門的服務質量;等方面的職能。同時,政府還要加強對相關監督人員素質、技能提升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