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桂英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對學生傳授基礎的數學知識以外,還可以通過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只有這樣,才可以不斷的提高學生自身數學綜合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在新課標中明確的指出,初中數學教學要和數學應用進行有效的結合,努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這樣現代數學才可以更好的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中。本文就分析了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的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培養;應用意識
目前,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這一基礎上,現代數學將在人們的生活中以一種更加技術性的方式得到應用,人們的生活不能與數學知識的應用相分離。因此,中學數學教師要加強數學知識的運用,這在社會發展中是不能避免的結果。隨著數學教學的發展,只有培養學生的良好實踐和應用意識能力,才能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更好的運用自己的知識,做到學以致用。
一、精心設計,創設應用教學課堂情境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進行有效的培養,教師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進行激發,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動力來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同時,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應用意識。比如,在學習《相交線和平行線》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怎樣能夠使兩條直線相交,兩條平行的直線是否可以相交?”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在這一氛圍中,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也會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來驗證這一問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在實際操作中,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同時也將使自身的思維得到鍛煉。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樂趣,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的目的。
二、引導學生建立數學模型,讓學生發展應用意識
隨著新課改的推動,在課程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使學生能夠通過實際的問題,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并加以解釋和應用。這個要求指出,數學來自于生活,同樣也應用于生活中。為此,在數學教學中,為了積極引導學生的實踐,通過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對學生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思維進行有效的訓練,同時探討相應的數學問題,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學思維習慣,發展數學應用意識。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時,可以顯示以下問題:一個面積為54m2的教室,其長是寬的2倍,但少3m。如果假設教室的寬度為xm,則長度為多少?所列方程是什么?這樣設計的目的,可以有效的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把其中的一個未知量用字母x表示,然后根據等量關系方程列出,通過方程描述了現實世界中定量關系的數學模型。
三、靈活創新,搭建應用教學實踐平臺
在實際生活中離不開數學知識的應用,生活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在數學教學中,將所學到的知識和實際的生活進行緊密的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合理的運用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三角形內容之后,學生需要衡量“被池塘隔開的兩棵樹的距離”,測量“塔的高度”,制作勾股計算尺或長方體模型等。與此同時,還需要讓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對收集數學應用問題進行分析和處理。比如,在學習《整式的加減》時,教師可以與正在進行的現代化教育工作相結合,讓學生掌握實際事物,進行認真的思考,有效拓展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真正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充分了解數學學習的價值。例如:學校計劃修建一個圓形花壇,壇內修建一個圓形的小噴水池,如果花壇的半徑是a米,小噴水池半徑比花壇半徑少5米,問花壇外圍周長和噴水池周長一共是多少米?根據所學知識,讓學生知道代數式,然后指出代數式包含加法和減法的運算,要充分表達這一關系,就要學習整式的加減法。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通過生活實踐,豐富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變能力。
四、巧用史料,引導學生認識數學源于生活
在數學教材中,大多數的教學內容和古代的數學成就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告知學生數學知識的背景和發展過程,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比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在生活和生產中會運用到相關的知識,正是在實踐中有需求,才會在實踐中得到合理的應用,形成了一種相對科學的數學知識。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實踐中的角度出發,讓學生清楚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五、結束語
總之,在數學教學發展中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同時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的有效培養,是現代社會發展為教師提出的重要使命。教師在教學時,將學生的應用意識的培養貫穿于平時點滴教學中,逐漸的對學生進行熏陶,最終實現數學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紅貴.論應用數學意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合理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5.
[2]何賢棟.基于應用意識培養的初中數學教學探析[J].學周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