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初開
[摘要]推動五大發展理念融入“概論”課教學,是拓展“概論”課教學研究的視野和豐富“概論”課教學的內容的內在要求。推動五大發展理念融入“概論”課教學,必須準確理解和把握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及相互關系,實施課程教學體系的創新和實施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念 融入 “概論”課教學
一、五大發展理念提出的時代背景及基本內涵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深化了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認識,是對中國共產黨發展理論的重大升華。五大發展理念豐富了發展內涵,充實了發展內容,指明了發展方向,強調了發展重點,明確了發展目的,強化了發展動力。五大發展理念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最新成果,對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戰略指導意義。
“概論”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是直接傳授和解讀黨的方針政策的一門課程,在學習宣傳五大發展理念、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肩負著極為重要的責任。推動五大發展理念融入“概論”課的教學既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在要求,也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實效性的重要內容。通過把五大發展理念融入到“概論”課的教學中去,進而用五大發展理念武裝學生頭腦,有助于青年學生及時了解黨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明確自身肩負的時代使命,同時也促使大學生自覺樹立新的發展理念,努力培養更多適應科學發展要求的人才。
二、推動五大發展理念融入“概論”課教學的科學依據
推動五大發展理念融入“概論”課教學,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內在要求,有助于拓展“概論”課教學研究的視野,豐富“概論”課教學的內容,對于思政課教學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內在要求。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五大發展理念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經驗的理論提升,是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證,是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靈魂和精神實質。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必須堅持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黨的各項工作。
(2)將有助于拓展“概論”課教學研究的視野、豐富“概論”課教學的內容。如何讓五大發展理念“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使其在廣大青年學子中深入人心,并內化為堅定理想信念的強大動力,成為了高校當前一個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概論”課是最全面、最系統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門課程,因此,五大發展理念融入“概論”課教學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將有助于拓展“概論”課教學研究的視野、豐富“概論”課教學的內容。
(3)有利于完整準確地理解和把握五大發展理念精神實質。要實現五大發展理念融入“概論”課教學中,教師是主導,w因此,教師必須深刻領會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意義,自覺學習五大發展理念,深化對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及相互關系的研究,從而準確把握其內涵和精神實質。
(4)有利于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五大發展理念是在鮮活的實踐經驗中提煉生成的,也為未來的實踐發展提供指導,所以“概論”課教師在傳授五大發展理念的過程中,在注重理論傳授的同時,應該更注重實踐環節的教學,利用素質拓展或者現場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切身感受和體驗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十年來中國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從而增強他們學習五大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和自覺自信。
(5)有利于用五大發展理念武裝學生的頭腦。在認真學習領會五大發展理念的基礎上,結合國家統編教材,明確在教材各章節中需要增補的新內容以及適當調整的內容,及時修改和更新教案和教學課件,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從而把五大發展理念帶入課堂,生動地傳授給青年學生。五大發展理念進課堂進頭腦,有助于青年學生及時了解黨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明確自身肩負的時代使命,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發展理念,努力培養更多適應科學發展要求的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三、推動五大發展理念融入“概論”課教學的路徑
推動五大發展理念融入“概論”課教學,必須準確理解和把握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及相互關系,實施課程教學體系的創新和實施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準確理解和把握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及相互關系
五大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深化了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認識,是對中國共產黨發展理論的重大升華。
概括起來講,就是要深刻認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深刻認識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深刻認識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深刻認識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深刻認識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在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過程中,領會好五大發展理念的基本內涵和實踐要求,有這樣五個方面需要深刻把握。五大發展理念豐富了發展內涵,充實了發展內容,指明了發展方向,強調了發展重點,明確了發展目的,強化了發展動力。通過對五大發展理念內涵及相互關系的研究,為五大發展理念融入“概論”課教學奠定基礎性工作。
(二)實施課程教學體系的創新
在認真學習領會五大發展理念的基礎上,結合國家統編教材,明確教材各章節中需要增補的新內容以及適當調整的內容,及時修改和更新教學大綱、教案和教學課件,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從而把五大發展理念帶入課堂,生動地傳授給青年學生。
第一,把“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戰略地位及五大發展理念之間的辯證關系”等內容融入到第一章第三節第三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的教學中。
第二,創新發展是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發展要著力解決的是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把“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內容融入第六章第二節第二目“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的教學中。
第三,協調發展是方法。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著重解決的是發展不平衡問題。把“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等內容融入第八章第一節第四目“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教學中。
第四,綠色發展是方向和載體。綠色發展著力要解決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目的是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美麗中國。綠色發展決定發展的方向,是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進一步深化,也是未來發展的新路徑。“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等內容融入第八章第五節“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教學中。
第五,開放發展是戰略。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這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重要經驗。開放發展著重要解決的是發展的內外聯動問題和空間問題。把“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等內容融入第七章第三節“擴大對外開放”的教學中。
第六,共享發展是目的。共享著重要解決的是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社會主義事業是最廣大人民的事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保證人人享有發展機遇、享有發展成果。把‘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等內容融入第八章第四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教學中。
第七,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彰顯著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等內容融入到第十一章第一節第一目“一切為了人民”和第二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的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