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招
摘 要 作為一名教師,最基本的任務就是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能保持整節課堂高質量才是關鍵,這就需要教師們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精心備課;提高能力;“講、學、練”結合;及時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0-0236-01
作為一名教師,最基本的任務就是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其實上一節課并不困難,但能保持整節課堂高質量才是關鍵,所以該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提前認真備課
提前備課對與每一個教師都是極其重要的,只有自己完全熟悉了課本內容才能很好的將知識傳遞給學生。但備課并不僅僅是需要完全記住每一個知識點,還需要清楚什么是重點,什么是難點,該如何通過簡單明了的語言來引導學生理解掌握,所以思考組織語言也是關鍵。只有將備課落實到實處,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果。
(一)課堂問題設計指向明確。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提問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性,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果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多數屬于記憶性的問題,學生只需打開記憶庫便可找到完美的答案,這種問題不會引發學生的思考,更談不上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的探究過程。
(二)精心預設探究活動。數學教學探究活動要提高活動的實效性,教師首先要明確探究活動的目標。在具體探究活動中,教師對活動時間的調控、活動空間的構成、活動環節的控制、活動對象的全員參與等進行宏觀協調,這些都需要課前進行精心的預設。教師在預設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多向考慮,主觀上想盡各種可能,這樣才能在具體的探索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達成教學目標。
二、提高和加強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課堂機智
教師站在講堂上就要做到充滿自信,從容不迫,老師授課要充滿耐心,切勿急躁,避免照本宣科式講課。同樣的教學設計讓不同的教師來教,效果是不同的,因為課堂上會出現許多無法預料的問題,這需要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機智去解決。課堂駕馭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有效性,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需要積累課堂上的一些情境,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多向一些優秀的教師討教經驗,增加自己課堂駕馭的能力,更好地引導學生的思維。
三、適當的板書
學生學習一個新的知識往往需要時間思考和理解,即使一個老師講課講的再生動形象,再簡明細致,學生也不可能透徹的理解,但當老師把知識點寫在黑板上時,學生可以有充分時間看著黑板自己消化理解,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四、多交流溝通
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與學生多溝通交流,多提問學生,增強互動,這樣才能更及時的知道學生是否掌握了自己所講的知識,而且積極熱情的溝通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避免冷場。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要及時發現學生的“誤點”。
也可以使用眼神交流,讓每個學生都知道老師在和每一個同學講話,避免學生分神,但注意不要注視一個同學超過三秒,這會使學生感到很不自在。另外對于不認真聽課的同學,一個眼神也會讓他知道自己的錯誤,避免了之間使用語言,從而打亂教學進程。
五、課堂上講、學、練相結合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努力做到精講、善導,努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還要懂得讓學生及時練習鞏固,保證課堂教學取得實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給予了我許多啟示,我認為,講、學、練有機結合,是比較好的課堂教學模式。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們的教學方法正在不斷地更新,新的教學理念在不斷的內化,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活動越來越成熟。但我們也發現,不少的課堂顧了“講”“學”環節的精湛,卻常常失去了讓學生及時“練”的時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盡量精簡教學環節,優化教學流程。如過長的課堂引入、不必要的課堂討論、不起作用的媒體課件、形式化的課堂拓展等均應當讓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鞏固練習。
(二)不斷錘煉教學語言,使課堂簡潔清晰。如復雜的提問語言、習慣性的重復語言、慢節奏語速、離題了的故事等。教學語言往往具有習慣性,因此,只有教師刻意改變,才能使自己的課堂語言越來越精煉。
(三)當堂訓練、及時鞏固、關注發展。課堂是師生完成教學目標的主陣地,課堂上,有教師的正確引導,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在知識與能力的生成過程中,也必須有合理、充分的練習鞏固環節,以有效促進知識與能力的生成與鞏固。
六、合理布置課外作業
學生學習完新的知識后,往往不扎實,沒過多久就會模糊,所以課后作業對于鞏固課堂知識就顯得很重要。但教師布置作業一定要適量,不要過多的增加學生的課后負擔,防止學生失去耐心和興趣。另外,要難易結合,注意層次性、思考性。
七、及時地進行教學反思
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是自己快速成長的重要方法。每天靜下心來,回顧這一節課程序和細節及整個流程,有哪些不足和優點,及時寫好反思,一點一滴地積累教學經驗,揚長避短,日積月累,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師經常會安排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交流、互動。在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其實有很多學生已經通過操作掌握了某個知識點,但不知如何表達,因此,在操作活動中,會出現一些不容易被人發現的細節行為。如果教師能及時捕捉這些細節,讓它成為一種生成性教學資源,那課堂會更精彩。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我們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發更多教師對這一問題的關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