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瑩 王淑芳
摘 要:列寧的意識形態建設思想不但是列寧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列寧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思想包括: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需要向人民群眾進行多種形式的“灌輸”;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必須維護人民群眾的政治經濟利益和訴求;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尤其要做好黨的建設這個核心工作。列寧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思想啟示我黨要捍衛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始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我們要加強黨的建設,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
關鍵詞:列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中圖分類號:A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9-0047-02
“意識形態”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進程中從來就是一個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關乎旗幟、道路和國家政治安全的戰略問題。馬克思主義者歷來十分重視意識形態問題,所以才有了今天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這其中,列寧不但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且形成了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寶庫的豐富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歸根結底,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制度競爭,主要表現為意識形態之爭。當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以中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滲透日益猖獗,顛覆社會主義政權的戰略意圖很明確。因此,不斷了解并深入研究列寧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思想,對于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進而有效對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一、列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需要向人民群眾進行多種形式的“灌輸”已獲得認同
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誕生,無疑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戰勝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有力證明。列寧認為,無產階級不僅要在政治經濟上取得勝利,更要在思想文化上取得勝利。要想取得這種勝利就要對廣大工人階級,農民和小資產階級進行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傳和教育工作,而且整個宣傳工作不能只依賴國家機關。十月革命前,列寧就指出,政權應該掌握在無產階級和貧困的農民手中,要想奪得政權,就必須傳播無產階級意識形態去取得大多數群眾的支持。列寧曾說:“沒有思想上的統一,組織上的統一是沒有意義的”[1] 。“思想一旦掌握群眾,就變成力量”[2]。十月革命后,國家政局不穩,列寧認為,只有通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灌輸才能團結民眾,凝聚力量。
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史上第一個系統闡述“灌輸論”的理論家,列寧在《怎么辦》一文中強調:“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3]。怎樣灌輸呢?主要靠宣傳。在國民教育方面,列寧認為,要把學校變成摧毀資產階級統治的工具。在俄共執政期間,學校應該對廣大下層民眾傳播無產階級思想和意識。在宣傳方式上,列寧認為,報紙、雜志和書籍都應該成為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科學宣傳的陣地,讓群眾深刻了解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偉大的共產主義必然到來的思想。在文學藝術方面,列寧認為,任何文學活動和藝術作品都應該始終貫徹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的精神,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應該是整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最主要的參與力量。這些先進的黨員和干部要有戰勝資本主義謊言和偏見的本領,能夠從思想上改造那些留有根深蒂固的舊習慣舊風氣的群眾。當然,列寧領導的俄共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灌輸和宣傳并不局限在這幾個方面,在道德、宗教和法律方面也涉及如何傳播社會主義思想。在這種宣傳和鼓動下,工人階級逐漸認清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利益,從而能夠自發地組織起來去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社會主義理想。
(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必須維護人民群眾的政治經濟利益
無產階級掌握政權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本質上區別于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資本主義國家,核心一點就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能否得到最大限度地維護和保障。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在國內外戰爭極其嚴峻的困難形勢下,始終沒有忘記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代表人民,時刻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尤其是在俄國的過渡時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人民群眾政治經濟利益的維護體現得就更為明確。列寧針對當時俄國的具體國情,深刻道出了俄國在過渡時期的基本矛盾,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落后的經濟文化之間的矛盾。這個基本矛盾就決定了,先進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在為俄國社會發展創造了政治前提下,俄國必須把大力發展生產力,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放在首位。列寧認為:“如果你不善于把理想與經濟斗爭參加者的利益密切結合起來,與該階級的公平的勞動報酬這類狹隘瑣碎的生活問題,即自命不凡的民粹主義者不屑理睬的問題結合起來,那么,最崇高的理想也是一文不值的”[4]。在鞏固政權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一方面,列寧實行了新經濟政策,通過允許非社會主義經濟成分的發展,很快就彌補了俄國在資本積累上的嚴重不足,使俄國擺脫了社會動蕩的局面。另一方面,列寧對國民進行共產主義教育,大力整頓政黨和國家機關,才使人民當家做主有了真正的意義。列寧的這些做法不僅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思想,更對中國共產黨和全世界的無產階級政黨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現實啟示。
(三)黨的建設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核心
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這個無產階級政黨的階級屬性和奪取政權的方式都決定了布爾什維克黨在執政之后黨的建設方面,在世界上是沒有先例可以去借鑒的,所以列寧的黨建思想對于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使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落后俄國順利發展,始終是列寧關注的重大問題。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核心,列寧的黨建思想包括執政黨要加強對國家的領導、加強思想理論建設、加強組織建設、加強作風建設四個方面。在這些方面,列寧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尤其是“在思想上建黨”的原則更是成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要內容。另外,工人階級的思想必須依靠黨才能走上正道、不能搞官僚主義、黨不能脫離群眾、設想一系列干部選拔制度、實行黨務公開等,都成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思想的強力舉措。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不能離開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建設工作做好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才能深入人心,這是列寧傳達給我們的科學思想。列寧認為:“無產階級的黨是一個自由的聯盟,建立這個黨就是為了同資產階級思想(應讀作:意識形態)做斗爭,為了捍衛和實現一種明確的世界觀,即馬克思主義世界觀。這是起碼的常識”[5]。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陣營日益猖獗的滲透和包圍,列寧指出:“我們應當堅決地同一切資產階級思想體系做斗爭,不管它披著怎樣時髦而華麗的外衣”[6]。即使列寧在當時革命環境中主要考慮的是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問題,未能過多涉及和平建設時期的國家制度和民主制度,但是列寧在晚期對社會主義新型民主還是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設想,這都是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的,這才是對列寧真正地理解和尊重。
二、列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思想的現實啟示
(一)我黨要捍衛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
列寧領導的俄共在執政期間,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根本行動指南,堅持在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捍衛并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列寧的相關思想對于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捍衛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的幌子大肆對以中國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思想文化滲透,企圖動搖其思想根基,以實現對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的目的。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時期,西方敵對勢力的意識形態滲透方式變得更加隱蔽和具有欺騙性,同時破壞性也更強。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明確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面對改革發展穩定復雜局面和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媒體格局深刻變化,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法挽回的歷史性錯誤”[7]。“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8]。
其次,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變得更加復雜棘手和充滿挑戰。一方面,來自各方的非馬克思主義勢力如井噴泉涌,善惡難辨,不斷在我國生根發芽,尤其是新自由主義、社會民主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敵對思潮無一不在沖擊著人們的思想和意識、大肆侵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性地位。另一方面,一些黨員干部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抵御不住外界錯誤思潮的誘惑,導致精神上缺鈣,患有軟骨病。針對這些挑戰,我黨必須要旗幟鮮明地與這些錯誤思潮做斗爭,敢于“亮劍”,筑牢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防線。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當前的意識形態斗爭是長期復雜的,面對部分黨員和群眾已經接受或者還在模糊不清的各種社會思潮和多元意識形態,也不能用簡單粗暴的行政手段去打壓和消滅。一定要結合時代特征和具體問題,采取正確合理的方式方法,正確地開展意識形態批判工作。
(二)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始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列寧認為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理論要被群眾接受和認同,首先就要使理論能夠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如果理論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不能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那么任何理論都無法在群眾中扎根立足。列寧的新經濟政策理論之所以能夠迅速扭轉國家的經濟狀況,就是因為列寧認識到首先必須要保障群眾的根本利益,把人們最關心的吃穿住行問題解決了,才能調動工農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工農聯盟。我國當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面臨著黨群干群關系矛盾突出、社會思潮多元化、社會分層和利益分化嚴重、主流意識形態的民眾認同逐漸削弱等諸多社會和政治問題。面對這些來自多方面的嚴峻挑戰,我黨必須深刻學習和落實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始終貫徹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建設工作才能有最廣泛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就提出我黨要堅持人民性,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要“站穩群眾立場,凝聚群眾力量,實現群眾利益,堅持群眾標準”[9]。
(三)我們要加強黨的建設,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是一個國家執政的根本,治國的關鍵在于治黨。在列寧領導俄國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結合俄國的具體國情創立了一整套建黨學說,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建設工作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任務。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我們不僅要從思想上建黨,組織上入黨,更要從制度上治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領導核心的黨中央就提出了許多新的論斷。習近平強調:“思想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靈魂工作”[10]。在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里,黨員數量龐大,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黨,保證思想上的正確方向是最關鍵的問題。可以說中國共產黨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同各個時期的共產黨員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分不開的。今天一些黨員出現思想滑坡的現象就更加表明了始終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是至關重要的。其次,習近平還提出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打鐵論。黨的建設不僅需要黨員在思想上的自律,更需要剛性的手段。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其中的應用是尤其關鍵的。針對目前黨內出現的諸多問題,只有制定出一整套對癥的法律法規并嚴格執行,從嚴治黨,才能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參考文獻:
[1]列寧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47.
[2]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1.
[3]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4]列寧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53.
[5]列寧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09.
[6]列寧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51.
[7]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86.
[8]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工作[J].求是,2013(1):3-7.
[9]張效廉.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N].人民日報,2014-02-13(11).
[10]鄧純東.習近平同志關于黨的建設重要論述的鮮明特點[J].紅旗文稿,2016(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