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必須處理好政策性支持與市場化運作、擔保公司與地方政府、政策性擔保與銀行、政策性業務發展與風險防控、省級農業擔保與國家農業擔保聯盟的“五大關系”,才能實現上述目標。
關鍵詞:農業擔保;政策性;體系建設
前言:
作為政策性擔保,農業信貸擔保必須處理好政策性支持與市場化運作、擔保公司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同時還需要把握政策性擔保與銀行、發展與風險、省級農業擔保與國家農業擔保聯盟的關系等擔保體系面臨的問題。解決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發展中的“五大關系”,對于推進農業擔保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增信、分擔風險的作用,解決“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引導適度規模經營具有重要意義。
1.政策性支持和市場化運作的關系
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是創新財政和金融協同支農機制而建立的專注農業、提供擔保增信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政策性”是農業擔保的重要屬性,主要體現在政策定位、經營目標、資金來源、經營范圍、扶持政策等方面。在強調政策性的同時,不能忽視擔保與生俱來的服務屬性。市場化運作,是指融資擔保機構遵循市場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主要體現在公司運營、操作機制等方面,關鍵是專業化,由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
政策性擔保是進行市場化運作的遵循,市場化運作必須執行政策定位及要求。市場化運作需要按照市場規則經營擔保,必須實現政策目標和經營目標的統一。治理機制是執行政策性擔保功能和實現市場化運作的制度設計及其實施。政策性擔保是指揮棒,市場化運作是方法,治理機制是保障。
2.農業擔保公司與地方政府的關系
農業擔保盡管具有很強的政策性,但仍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解決“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支持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是農業擔保機構和地方政府共同的使命。農業擔保與地方政府不存在行政上的隸屬關系,也不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雙方是對等的經濟利益關系。雙方形成良好合作,將相互促進、相互成就。農業擔保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主要體現在擔保體系建設模式和擔保項目合作模式上。
擔保體系建設模式多決定于上級政府和農業擔保機構,擔保項目合作模式多取決于地方積極性,都需要在政策導向、地方財力、已有基礎等方面進行平衡、妥協,盡力發揮調動擔保機構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在既定條件下選擇最適合實情的模式。充分發揮擔保增信作用,合作模式更關鍵,應推動兩種模式緊密結合、融合,這樣擔保機構和地方政府收益才都能實現最大化。表面上看,擔保機構與地方政府進行合作,實際上地方政府只發揮搭橋、推動作用,擔保機構與經營主體的合作才是實質和根本,應充分認識合作實質,遵循市場規律,做好風險防控。
3.政策性擔保與銀行的關系
以戰略思維看全局,擔保、銀行的天職都是服務實體經濟。從源頭看,銀行是為服務實體經濟而產生,并隨之發展而發展,擔保是為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而產生,是推動實體經濟與銀行對接的橋梁。從政策導向看,黨中央、國務院再三強調,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促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擔保、銀行應以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落腳點。
以經濟思維看利益,共擔風險符合雙方長期共同利益。在我國,目前多數銀行將擔保作為轉嫁風險的“避風港”,過渡依賴的做法不利于銀行業發展,共擔風險方能實現共贏。
以發展思維看前景,堅定風險共擔的信心。銀行與擔保合作意愿不強,主要癥結是擔保機構實力弱。從農業信貸擔保看,通過中央財政支持,國家層面建立了農業信貸擔保聯盟,省級層面建立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并且形成覆蓋全國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同時給予經營風險補助、風險救助、稅收優惠等政策。從經濟形勢看,我國已經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銀行不良貸款率攀升,在控制風險前提下實現發展是銀行面臨的重大挑戰。這些都為農業擔保與銀行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以底線思維看合作,堅守風險共擔的底線。
4.擔保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關系
發展是硬道理、是天生使命。只有發展才能滿足大數法則的條件分散風險,只有發展才能可持續,而且作為政策性擔保,農業信貸擔保必須發展,這是天生使命。發展方向上,必須明確發展目標,激勵全員為之奮斗,監管部門應發揮引導督促作用。發展策略上以穩健為主,在經濟新常態下更需謹慎,但擔保放大倍數應達到平均水平。風控策略上,首要的是借助銀行力量,盡量規避減少行政干預帶來的巨大風險。其次是明確風險偏好,確定準入標準、承擔怎樣的風險、承擔程度,這是立項、決策依據。風控措施上,主要有控制、分散。控制風險,首要是激發內生動力,明確風險管理責任、責任人、業務程序,提高風險識別、監測、管控能力。其次是強化外部監管,形成集體決策機制,杜絕一把手“一言堂”。
5.省級農業擔保與國家農擔聯盟的關系
公司作為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國家層面政策性擔保機構,不以盈利為目的,在堅持自身信用和可持續發展基礎上,實行政策性主導、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
兩者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國家農擔落實國家農業支持政策,制定再擔保業務標準,為省級機構提供業務指導和規范指引;國家農擔為所有省級機構提供再擔保服務,根據各省級機構的信用評級和風險控制水平,制定合理的代償風險分擔比例和再擔保費率;國家農擔側重研究開發農業信貸擔保產品和服務,擴大信貸支持農業的覆蓋面,省級農擔側重于執行產品和服務,直接服務于實體經濟;國家農擔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總對總的戰略合作,建立適用于公司和省級機構的銀擔風險共擔機制;國家農擔組織省級農擔專業人才培養和人員培訓,指導省級機構建立一支扎根農村、熟悉農業、懂金融會管理的基層擔保員隊伍。
結束語:
盡管“萬事開頭難”,但農業擔保要發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精神。農業信貸擔保建立后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堅定信念向前走,辦法總比困難多。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Z].2015—8—24
[2]國務院.關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5]43號)[Z].2015—8—13
作者簡介:王洪果(1979.1),男,黑龍江省青岡縣,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注冊資產評估師、中國企業法律顧問,供職于黑龍江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綏化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