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粒宇
摘要:教育現代化視野下,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應運而生。本文闡述了現代學徒制的基本概念,列出了現代學徒制模式下高職英語教師能力發展的現狀,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進策略,最后在結語部分做了歸納總結。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師;現代學徒制;能力發展
一、現代學徒制概念闡述
學徒制,具有高度的實踐性,對工業生產體系具有很強的適應性。現代學徒制,就是在傳統學徒制的基礎上,將學校教育融入其中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是對校企合作模式的進一步深化,企業是培養主體,學徒是培養核心,是企業的準員工,其權益受到法律保護。現代學徒制,對教育現代化具有依賴特性,體現在人本化、法治化、民主化、科技化等方面[1]。
二、現代學徒制模式下高職英語教師能力發展現狀
高職英語教師發展的內涵包括以下三個主要方面:第一,英語教師學術水平的提高;第二,教師英語教學知識、英語教學技能的提升;第三,師德的提升。英語教師能力發展另一種表述方式,就是英語教師在自身的專業領域內,通過不同形式的培訓、交流,提升自己專業水準的過程。高職英語教師應當結合自身的特點,選取合適的發展途徑,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高職英語教師的能力發展還經受著諸多限制。
(一)學校方存在的問題。目前,高職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在已就業的學生中,所從事的崗位專業吻合度較低。一方面,高職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不理想,包括英語基本功不過硬,教育理論基礎薄弱,教育觀念與時代脫節,等等。另一方面,英語教師的選拔與考評機制不完善,不同教師之間的責任意識、英語教學技能水平參差不齊,而且激勵與晉升機制欠缺,英語教師發展的路徑不通暢,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
(二)企業方存在的問題。我國企業對于實施現代學徒制的積極性不高,主動尋求與學校合作的意向薄弱,除了社會責任意識欠缺之外,投資回報比,以及投資的風險,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因素。學徒的培訓費用、福利津貼,機器的額外損耗,技術外流的風險,學徒學成后的人才流失風險,等等因素,都是企業猶豫的原因。除了企業的意愿之外,企業的實力也是一個影響因素,擁有大量頂崗實習崗位的企業數量很少,很多企業的培訓體系、課程資源也達不到現代化要求。這些因素,都限制了高職英語教師與企業的溝通與合作,影響了教師的發展機會。
(三)法律法規及相關制度存在的問題。除了《職業教育法》以外,我國鮮有出臺規范職業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而且《職業教育法》本身的約束力也有限,有待進一步修繕。關于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政策性文件,多為指導性,不具備強制力。另外,我國缺乏統一的職業資格標準,不少行業協會頒布的職業資格證書得不到全國范圍內的統一認可,證出多門,缺乏權威性[2]。這導致了高職英語專業的畢業生缺乏競爭力,加劇了高職院校對英語專業的輕視,進一步限制了英語教師的能力發展。
三、現代學徒制模式下高職英語教師能力發展策略
(一)強化高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第一,高職院校需要加強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將學校的英語教師派到企業進行實踐學習,跟著技術人員學習職業技能。學成后,由學校專門聘請的專家進行考核評估,合格者獲得授課資格,從而建立起完善的選拔機制。另外,在英語教師培訓方面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英語教師可以通過頂崗實踐、在崗輪訓等方式,進行掛職鍛煉,實現英語教學能力和職業技術能力的共同提升。第二,完善高職英語教師的約束與激勵機制,規范教師行為、優化英語教師待遇、為英語教師提供順暢的晉升與發展通道,從而提升英語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為教師提供不斷完善自身專業素養的動力[3]。
(二)提升企業的參與熱情與參與能力。在成本投入上,國家給與財政上的支持,分擔企業再培訓成本方面的壓力,對參與現代學徒制實踐的企業,還可以給予稅收上的優惠。地方政府可以成立專項基金,建設公共培訓基地,幫助企業減少成本開支,增加企業的參與熱情。學校與企業可以進一步深入合作,知識的培訓由學校承擔、技能的培訓,由企業承擔,另外,學校可以為企業提供技術與教學設計方面的支持,提升企業的參與能力。
(三)優化校企共育方案。第一,校企雙方互相配合,實行模塊化教學,明確分工,加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做到學習、實踐、生產相結合。學校指派英語教師深入企業,進行長期或短期的行業能力培訓,掌握行業的發展趨勢。企業可以派出專家和技術人員,到高職院校進行專項講座。第二,完善篩選機制,校企雙方在選擇現代學徒制的合作對象時,都需要理性決策,嚴格篩選,實現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的學徒培養目標相統一。第四,完善共享與信任機制,加強校企之間的緊密聯系。合作的雙方,能夠實現知識、信息與人員的共享,加強交流學習,取長補短,互惠互利,建立健康持久的合作關系[4]。
(四)發揮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發揮行業協會的專業優勢,將為現代學徒制的實現提供巨大的指導和幫助。而我國的行業協會,存在感稀薄,在推進現代學徒制方面發揮的作用有限。我們需要提升我國行業協會的地位,賦予其特定的法定職能,發揮其在行業技能開發、學徒制框架制定、職業標準制定、職業資格證書頒發方面的作用。
(五)完善制度建設。一方面,完善法律法規建設。第一,對學校、企業、政府等主體在實施現代學徒制方面的權利與義務,進行明確規定。第二,出臺針對校企合作的專項法規,確保企業對高職英語教師職業技能培訓有規可依、有章可循,為校企合作奠定法律基礎。第三,完善勞動用工制度、學徒培訓制度、學徒合同制度,切實保障高職英語專業畢業生權益。另一方面,完善職業資格標準與英語教師考評體系。第一,改革高職英語教師的考核評價機制,形成教師崗位、師傅崗位的雙重評價體系,展開學校、企業、學生為主的多主體評價方式。第二,將現代學徒制與學歷資格掛鉤,建立完整的學徒監督與評價體系,將英語知識與職業技能有機結合,增強高職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崗位競爭力[5]。
四、結語
教育的現代化建設,催生了現代學徒制。目前,我國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高職英語教師能力發展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不理想、教師的選拔與考核機制不規范、企業的參與熱情與參與能力不足、法律法規與相關制度的欠缺等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強化高職英語教師的能力發展,我們需要對癥下藥,第一,提升高職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第二,積極發揮政府的支持作用,提升企業的參與熱情與參與能力;第三,優化校企共育方案,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第四,完善高職英語教師考評體系與行業資格標準建設。
參考文獻:
[1]李玉珠.教育現代化視野下的現代學徒制研究[J].職教論壇,2014,(16).
[2]朱亮.我國勞動基準法律制度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2.
[3]劉靜慧.現代學徒制實踐狀況及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4]陳俊蘭.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4.
[5]章素華,張爽.現代學徒制模式下高職英語教師能力發展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