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維
【摘 要】合理利用“內場”和“外場”的心理活動原理,能正確處理好體育教學中“想和練”的關系。作為體育教師應把握中職生的體育學習特點,根據體育活動與思維活動特征的需要,精心設計教學組織程序和教學方法,利用重復多次性講解與示范相結合的方法,不斷加強對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思維習慣的培養。
【關鍵詞】體育教學;心理活動;內場、外場;想練結合
中圖分類號: G807.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1-016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1.081
【Abstract】Rational use of the “infield” and “outside field” mental activity principles can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nk and practice” in physical education. As a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we should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carefully design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procedures and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ports activities and thinking activities. We must use the method of repeated multiple explanations and demonstrations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self and ability to control and develop good thinking habits.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Infield; Outfield; Combination of thinking and training
當前,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就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作用。根據“主導作用曲線”可知,隨著受教育者學習年限的增長,教師的主導作用逐漸弱化,學生的主體作用逐漸增加,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方法不同,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和效果也不一樣。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提倡“想、練”結合,積極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練習中主動進行思維活動,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教與學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對開發智力和能力的培養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眾所周知,運動技能的形成是建立在條件反射基礎之上的,并以運動表象和動作概念的形成保留在大腦中。學生在練習時應及時地抓住運動技能形成的可利用信息,進行分析、對比、判斷等,不斷地進行信息反饋,以調整正確的運動表象和運動概念,加快練習項目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發展,這就需要在身體練習的同時主動思維,明晰練什么、用什么方法練。進行體育教學,掌握技術,主要是在體育實踐活動進行的,并且與學生的思維活動密切相關。只有通過正確的思維才能不斷探索出科學的方法,更好地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因此,越來越多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注重學生在做動作技術練習的同時,強調積極思維,邊想邊練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益。
1 “內場”與“外場”心理活動的特征
在實際教學中,要使學生較好地實現思維和身體活動的同步進行,想與練緊密結合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動作與思維往往是不可兼得,具有偏向性,容易失控,造成概念模糊,思考與活動聯系不上等。究其原因,我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教學的雙方沒有認識和掌握人的動作與思維這兩種不同心理活動的特征所致。
運動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動作與思維本身就有其相矛盾的一面。一方面人的體育活動表現出外向性;同時另一方面處于安靜狀態的思維活動則表現出內向性。作為外向性特征的運動和操作等身體活動是“外場”活動;作為內向性特征的思考、思索、想象等思維活動是“內場”的活動。我們認為“內場”活動與“外場”活動具有相對獨立性和相互制約性,二者在具體訓練活動中并不成正比關系,多數情況下還呈現出反比關系。當人們為了更好地進行思維活動時,就必須抑制“外場”活動的運動;反之,當人們進行體育運動時,就必須抑制其它思維活動。顯而易見,當我們進行運動時,如果不消除雜念,就會造成混亂,甚至導致危害的出現。
當人們思考問題時,最典型的就是停止外部動作,陷入沉思。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進行運動時,同時進行思維活動是困難的。思維時表現為抑制運動,而運動時表現為抑制思維活動。“外場”活動愈強烈,“內場”活動則愈抑制;反之,“內場”活動愈強烈,“外場”活動則愈抑制,也就是說,越是復雜內容或練習強度越大,實現想、練結合也就越困難。而體育教學和訓練的任務要求學生掌握“三基”,并通過額定的負荷和強度,以達到全面發展身體素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知識為目的,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內場”和“外場”心理活動原理指導實施想、練結合,使學生邊想邊練,具有重要意義。
2 體育教學中想練結合的觀點和方法
所謂想、練結合,從廣義上來說,就是指學生在整個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根據不同階段的任務和要求,圍繞學習項目和目標,提高技術動作,結合進行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而從狹義上看,主要是指在技術動作練習中結合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這是研究的問題的關鍵。本文就狹義的觀點對想、練結合進行粗淺的分析與探討。
從生理學的度來看,人的動作與思維這對矛盾主要是由于大腦中樞的優勢現象造成的。例如:當人在運動時,運動中樞高度興奮,形成優勢,同時由于負誘導的作用,其它中樞的活動則受到抑制。此時思維活動中樞也同樣受到抑制,思維活動相對減弱。具體表現為思維的范圍大大縮小,邏輯性、靈活性、敏捷性較差,同時伴隨人的注意力分散與減弱,加之完成技術動作是一個快速的鏈式過程,思維活動跟不上,來不及思考所致。所以,完成快速技術動作時,同時思維比較困難。但不等于不能思維和沒有思維。任何學習活動都離不開正確的思維,思維活動一刻也不可能停止,而只是運動過程中會相對減弱。我們認為教學中只要加強調控,適當分配好注意力,正確引導學生將思維活動集中在技術動作學習(或練習)某一個環節上和重點上,想、練結合,同步進行還是可能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在體育教學中想、練如何結合?它有哪些途徑?筆者認為:在課堂中應注意加強對學生自控能力、思維習慣的培養;為“內場”與“外場”活動設立最佳化情境和條件,根據它們不同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2.1 利用重復多次性講解與示范相結合的方法
我們知道,人要同時進行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的、不熟悉的活動是相對困難的。如果其中有一方面較熟練、清晰,則容易多了。教學中采用重復多次性的講解與示范,可使學生對所學技術的原理、概念及方法感知更深,記憶更牢,有利于他們在練習中帶著問題來學,促進想、練同步進行。即“內場”活動的內容較熟練、清晰,為思維活動的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便于學習中想、練結合。由于注重和加強對學生的體育基本知識和概念的傳授,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概念和表象也就更鮮明、更準確,對學生技術、技能的形成和遷移都有利,從而減少了練習中錯誤動作的次數,增加了練習密度,加快了學習過程,提高了學習效率。重復多次講解示范程序一般為:
實踐證明,學生對新教材的感知豐富、準確,表象鮮明、清晰、記得牢,有助于學生在練習中思維活動的開展。
2.2 課堂教學中組織與方法要符合體育活動與思維活動特征的需要
根據不同教學目的任務,安排好課堂教學中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使之盡量與“內場”活動特征和“外場”活動特征相吻合,有利于動作與思想同步發展。具體方法主要是:在學習重點、難點教材時,以講解演示、學生模仿、體會動作為主,目的是使學生初步掌握體育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此時運動量應偏小,有利于“內場”活動能力的漸漸加強和邊想邊練;當學生已基本掌握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之后,可適當提高運動量與強度,此時主要以練為主,利于發展身體素質,鞏固技術,培養運動能力,提高技術水平。根據“內場”與“外場”不同活動特征需要,我們認為,一堂課的重點講解與示范應放在課的開始階段和各種活動之后,此時“內場”活動興奮,注重力集中,幫助記牢。
不難看出,科學設計體育教學的組合和方法,關鍵是把握一個“量”的問題,而這個“量”是由“內場”和“外場”的心理活動原理決定的。準確把握這個“量”,才能使學生運動適度,思維跟上,節奏和諧。
2.3 注意加強對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和思維習慣的培養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和發散思維,特別是要注意加強對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和思維習慣的培養。首先,要提高學生的認識,明確學習的目的。只有認識提高了,明確了學習動機,才有助于智力的發展。而思維是一個人的智力的核心,不僅要使學生認識到想、練結合的重要性和優越性,而且還要使學生親自去體會,體驗到想、練結合的甜頭,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練習時積極思維的真正動機和欲望,從而使他們在學習中注意力集中,不分散精力,頭腦清醒而不失控。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做動作前想要領、做動作后想原因的積極心理定勢,要不斷地用正面語言進行提示,加強外部的信息反饋。這一點對中等職校的學生尤為重要,因為這類學生相對缺乏良好的思維習慣,常常把體育活動當作一種純粹的娛樂項目,從始至終以“玩”為目的。所以,我們應堅持在活動引導他們學會思考分析,如分組活動中為什么有的學生技術動作掌握得快,為什么有的組完成得好,使他們不斷開動腦筋。其三,教師在教學中應為學生活躍思維創造條件。除了對學生進行技術指導,強調動作要領外,可采用啟發式的方法,及類似的語言加以正確引導,或提出問題、分析原因,或設立障礙,讓學生去思考解決。這樣就為學生在練習的同時進行思考創造了條件。既培養了學生邊想邊練的習慣和思考、創造能力,又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沈洋.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策略[J].好家長(生活教育)2017,12(10).203.
[2]何力.淺析高職體育教學中運用動商的重要性[J].明日風尚2017,24(1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