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當前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語文是所有課程開展的基礎,語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其他課程。閱讀理解能力是語文的基礎能力,因此,在當前教學中,側重于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然而,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我國多數語文課堂都是以講授式教學為主,在該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會對詞句進行死記硬背,而無法對知識以及方法進行根本性掌握。而且在我國當前各項考核中,明確可以看出學生的閱讀能力相對較差。為了優化閱讀教學質量,部分教師提出構建讀寫結合的群文閱讀課堂,并將其作為閱讀教學的主要模式。本文針對讀寫結合的群文閱讀課堂內涵進行闡述,就該種教學模式的特點加以明確,提出其構建的重難點,并且就其具體的構建策略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為我國當前閱讀教學的開展提供幫助,從而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
【關鍵詞】讀寫結合 群文閱讀 教學模式
【課題項目】課題名稱:《基于多文本閱讀背景下農村小學讀寫交融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078-02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義務教育也在逐漸深化,在我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必須要達到450萬字,同時,盡量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等。由此可以看出,當前教育更加側重于學生能力的提高。而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與理解的綜合體。在我國以往的教學中,語文課堂沒有對應的細節劃分,也就是所有的閱讀課程都是包含在語文課本身之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將其分離,學生們也沒有意識到閱讀能力的重要性,這就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對信息的理解與提取能力。而在素質教育提出后,教師開始意識到,閱讀理解能力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也側重于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部分教師認為,只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就能提高其閱讀能力。而在實踐中證明該種方法是錯誤的。近年來所提出的,讀寫結合的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對學生進行文章結構以及閱讀技巧的教學,有效地提升了其閱讀能力,教育價值較高。
1.讀寫結合的群文閱讀內涵
1.1群文閱讀的定義
群文閱讀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閱讀方案,是指師生圍繞著一個或者多個主題,選取一組文章,然后圍繞著議題進行閱讀與建構,并且達成某種共識。在這個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會就自己對于文章的看法來進行發表,從而使得文章的解讀多方面,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在信息提取的過程中,可利用信息也會相對增多。同時,該種閱讀方式能夠有效的展開課堂討論,使得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學生參與積極性提升。而讀寫結合的群文閱讀,是指在群文閱讀方案的開展中,盡可能加入創作與理解的因素。師生在就某個主題進行文章的閱讀后,能夠根據該主題進行再次創作,從而使得自身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
1.2特點
第一,主題鮮明。在群文閱讀的課堂中,所有的文章都是圍繞著共同的主題,因此其主題的鮮明性較強。第二,課堂活躍。群文閱讀是師生共同就某一組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其十分注重師生的共同性,為了達到同步的目的,就必須要開展對應的課堂交流,因此,課堂活躍度較高。第三,思維引導性較強。群文閱讀主題與文章都是教師根據學生當前的閱讀能力所選取的,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的目的,其必然會使得選取文章具有某種規律,引導性較強。
2.構建讀寫結合的群文閱讀課堂重難點
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不僅限制了學生的閱讀量,也限制了學生的理解面,且問題的答案相對固定,不能對學生的發散思維加以培養,不利于學生閱讀素養的形成,這就使得群文閱讀教學的運用過程中,也面臨著各種問題。再加上我國傳統教育理念的深化,使得群文閱讀課堂構建存在諸多的難點,主要表現如下:
2.1 主題選取與學生現狀不符
在群文閱讀的開展當中,主題的選取十分重要。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多數教師沒有意識到主題與學生的聯系性,從而使得其選取的主題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在該種主題之下,選取的文章,自然也就缺乏對應的適用性。
2.2課堂氣氛受到限制
在我國傳統教學中講究的尊師重道,要求在課堂上學生保持絕對的安靜,以便于給予教師足夠的講授空間,而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注重課堂上學生與學生討論,學生與教師的溝通,在傳統思想上,無法達到課堂氛圍的調節,這就使得群文閱讀課堂開展受到限制
2.3 教學方式的錯誤
讀寫結合的群文閱讀,實際上是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然后讓其在閱讀中發現某種規律,并且就該種規律來進行再次創作,提升其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但是在我國當前多數教師運用讀寫結合的群文閱讀教學方式時,都只是單純的選取主題與文章,然后讓學生進行自學,在整個課堂中,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學生閱讀能力有限,不能發現規律并且,進行運用。
2.4 學生地位的缺失
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下,我國課堂中教師占據了主導地位。雖然當前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法化,但是,在很多教師進行教學時,仍舊將自己作為主題,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作用弱化。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味的以自己為基礎來進行講解,而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講解策略,從而使得學生的吸收程度較差,教學質量欠佳。
3.構建讀寫結合的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的步驟
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很多教師認為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實現,主要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
3.1主題回顧
在課堂開展之前,教師會對課文進行一定的講解,然后與學生共同總結出單元課文的主題。教師以該主題作為群文閱讀的主題,然后選取對應的文章。注意!選取的文章必須要包含該主題下的多種表達技巧與表達角度。在進行讀寫結合的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時,教師必須要保證自己在課堂,在一堂課上能夠講授多篇文章。
3.2 舉一反三
教師根據文章的主題以及特點,講文章的結構羅列出來。在文章結構已經羅列出來后,再讓學生根據結構去解讀該篇文章,從而加深其對文章的印象。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學,當然在自學時,必須選取與該文章相似的文章,從而提升其對該種結構的印象。在相似文章的解讀時,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單獨進行,從而對其掌握狀況加以明確。在確定學生已經達到了良好的學習狀態后,再讓學生根據該文章去寫作。該種方式既包含了教學,又包含了練習。例如:在小學中存在兩篇相似性極高的描述人物的文章,即《刷子李》和《俗世奇人》。這兩篇文章從結構到寫作技巧均一致,通過對其中一篇文章的學習,就能夠對另一篇文章的結構進行大概的了解,在學習的基礎上,反過來對另一篇文章進行解讀,不僅能夠降低閱讀難度,還能達到練習目的,效果相對較好。
3.3 閱讀概覽
在教師引導學生對某個主題的一組文章進行學習后,,可以拋開單元學習主題,并且選取與其類似的主題和文章,從而讓學生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學習方式來進行閱讀。在這個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可能弱化自身的作用。同時,對于閱讀與理解不用要求過于細致,以速度和相似度作為主要的教學目的。在該種教學方式下,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與閱讀速度,以便于其在眾多的信息中選取出對自己有利的信息。
3.4 分享展示
分享展示實際上是一個結果性的交流。在學生對于某個主題的相關文章進行學習后,其表達能力與閱讀能力均得到提升。此時,教師在選取同類的文章,讓學生進行獨立的閱讀。然后在課堂上,對其進行總結與表達,以達到學生與學生的交流目的。
3.5 課后練習
在課堂中學生會學習到某類文章的表達方式與表達技巧,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為了鞏固寫作,在課后,教師需要就其教學的主題來布置對應的習題,從而使得學生不僅能夠閱讀、理解,也能夠提取信息,總結答案,同時,還能夠就自身的一些看法進行表達。
從總體上來說,讀寫結合的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實際上就是以師生交流為基礎,多篇文章為教學內容,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為目的的一個教學活動。其既具有理論性,又具有實踐性,運用價值較高。
4.結束語
總體來說,讀寫結合的群文閱讀課堂構建,其本身就是要提升學生地位,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以引導為主,讓學生能夠通過某個主題的相應文章,來提升對該主題的了解與寫作技巧的認知,并且讓其自身的寫作技能與閱讀技能得到提高。但是在傳統教學的影響下,使得該種教學方式的開展,受到某些限制,筆者就讀寫結合的群文閱讀內涵進行闡述,將其重難點加以明確,并且以課堂實踐為例對之進行構建,希望能夠有效地促進我國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質量提高,從而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雙.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建設[D].廣西師范大學,2015,0(22):179-179.
[2]李忠瓊.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初探[J]. 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1(09):15-16.
[3]劉海菁.探尋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模式[J]. 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2(03):17.
[4]張禮洪.“課內外結合”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6,12(02):102.
作者簡介:
劉新安(1973.11-),男,漢族,河南郾城人,大專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