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 黃偉
【摘要】本文首先從探究體驗式物理教學法概念與內涵入手,分析其在中醫藥院校物理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方式,最后提出通過探究體驗式教學取得的教學優勢,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醫藥院校 物理教學 探究體驗式教學法
【基金項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后喻時代”背景下探究體驗式教學法在中醫藥院校物理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JGJX2015D81。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170-02
物理學理論在各個自然科學領域中都有滲透,在中醫藥院校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由于涉及更多領域的知識,必須與主觀、客觀相結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引入更加先進的模式,提升教學質量。基于此,加強對物理教學中探究體驗式教學法運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一、探究體驗式物理教學法概述
探究體驗式物理教學法指的是在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物理教師通過教學大綱,巧妙的設計體驗學習內容,提升教學的效率。探究體驗式教學方法主要是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集體合作能力、自學探究能力,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素質、創新能力的人才。
在物理教學中引入探究體驗式教學模式,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服務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探究體驗式物理教學模式,目的不僅是需要提升學生知識儲備量,更需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實現自我的能力,讓學生具有更強大的實踐能力,具有更加明確的創新精神與意識。
二、物理教學中實行探究體驗式教學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探究學習方法
探究一直是人類獲得新知識的手段,在物理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更需要引導學生通過探究體驗模式,對生活表現、現象背后實質進行挖掘探究,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通過實踐探究獲得更深的領悟,這也是學習好知識的必要途徑。物理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大學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應該根據知識點結構,啟發學生挖掘內在的規律。如果教師直接將結論告訴學生,不僅會造成學生形成一種學習的惰性,也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二)幫助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體驗學習
探究體驗式物理教學模式,需要讓學生能夠直接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更需要深入到探究知識的過程,通過自己對知識的實踐探究,增加自我感受,以便于更加理解知識內容,實現知識的理解、記憶以及感悟的過程。第一,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只有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探究知識環節中,才能給予學生更加真實的體驗。讓學生利用腦、耳、鼻、眼、手等器官去直觀的感受探究樂趣。第二,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體驗探究過程中,不僅用器官直觀感受知識探究過程,同時需要利用心靈感悟物理知識的奧妙。第三,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忠實自己的感受,不要一味的隨波逐流,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做毫無依據的結論,應該本著客觀、理性的思維設計探究實驗,同時對實驗結論進行理性的思考與驗證。
(三)科學劃分小組,促進學生合作探究
自主互助型模式在互助環節,首先要合理劃分小組,筆者所在班級,課堂上同桌兩人為一小組,前后桌四人為一大組。若問題難度一般,兩人組便能解決。若問題難度較大,需四人組甚至兩個四人組共同完成。組員即隊友,需要彼此傾聽理解,積極參與。另外,課下也可以自主選擇小組,經常溝通交流,集思廣益,充分體現互助的特點。成績優異的同學并不保守,反而愿意主動去幫助物理基礎較差的學生。
成立小組之后,同樣是每個人先自學,然后提出問題,發表個人意見,最終形成共性問題,提及重點和疑難點。針對提出的問題,先給出猜想和假設,然后加以驗證研究。如果需要實驗,小組成員可以分工合作,一起動手操作,提高實踐能力。隨著問題的逐步解決,可與其他小組相互展示成果,有時可能考慮不夠主動,其他小組便會加以補充。或者結果不一致,可再次展開討論。互助過程中出現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很正常,說明有些地方出錯率較高,經過探討,學生可及時認識到問題所在,從而避免之后再犯。
三、探究體驗式教學對于中醫藥院校物理教學的意義
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升了教學整體的時效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實際探究,隨時將知識轉化為指揮,實現知識的遷移。同時,在這種模式下,提高了學生的主體性,能夠讓學生直接參與其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探究體驗式教學模式中,還必須配合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對學生探究過程、對結果分析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建立小組互評、學生自評、師生互評等模式,為物理教學時效性奠定基礎。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中醫藥院校物理教學過程中,通過探究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探究學習的方式,以大學物理知識結構為切入點,學生通過探究,挖掘物理知識結構規律。實踐證明,探究體驗式物理教學方式簡單有效,值得在實際教學中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潘長寧,何軍,周茜.新形勢下大學物理探究式教學的有效性探討[J].大學教育.2015,21(8):21-22.
[2]臧金娟.小組合作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究[J].魯東大學.2016,11(1):99-101.
[3]王繼深.高中物理課堂中探究式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2013,20(8):65-66.
作者簡介:
王文龍(1973-),男,漢族,山東臨沂人,碩士,長春中醫藥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物理教學、計算機醫學診斷。
黃偉(1967-),男,朝鮮族,吉林省延吉市人,專科,助理實驗員,研究方向:大數據處理和應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