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班級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必要條件。本文對高校班級文化分層次建設進行初討,將班級文化分為三個層次,即物質層、制度層和精神層,在對三個層次的內容概述的基礎上,闡述三者之間的關系,并提出了班級文化建設的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班級文化 文化層次 文化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181-02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集體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它不僅僅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而且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輔導員、班主任把握班級文化建設的內涵,才能結合學生實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將班級文化建設的有聲有色。
一、物質層、制度層和精神層之內涵
(一)物質層。 物質層是班級文化的最底層,是班級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雖班級文化為最表層部分,但是形成制度層和精神層的必要條件,也可稱其為宿舍文化、教室文化,主要指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安全、衛生、優美、舒適的環境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向往,也是物質層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因物質層班級文化是班級文化的基石,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負責學校學生工作的一切人員應常抓不懈,無論是輔導員還是班委成員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教室、宿舍督查,排除安全隱患和不文明行為,同時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學生文化生活。
(二)制度層。制度層是班級文化的中間層次,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制度層班級文化屬軟件范疇,諸如大學生守則、文明宿舍(教室)公約以及班級學生綜合測評制度、助(獎)學金評定等相關制度,緊急事件處理制度、宿舍衛生評比制度等等在制度層班級文化之列。班級制度建立的最好時機是新生入校之時,進行入學教育就要讓學生了解學校的學生行為規范準則和班級管理的規章制度,讓學生明確認識到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班級管理制度職責會有不夠完善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時應對班級制度定期修訂,修訂必須遵循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學校的相關規章制度,反復論證,使其合理、公正。
(三)精神層。 精神層也被稱作是核心層,也被看作是班級的精神。它是學校在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各個班級形成的班級共同認同的信念、思想及行為準則的綜合。班級精神的認同培育是重中之重,它是一個班級的靈魂。班級精神文化在班級成立之初就要有意識著手構建,逐漸讓學生理解接受,將獨特的班級精神文化根植于全體學生心里,并內化為行動指南。形成班級精神文化是一個不斷熏陶、潛移默化的過程,硬灌輸是不行的,只能起到負面作用,也不利于學生自覺踐行。可以通過系列活動塑造班級精神文化。班級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會使班級學生發生質的改變,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受益終身。
二、物質層、制度層和精神層之辯證關系
物質層是班級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也是構建班級文化的必需硬條件。一所學校如果沒有良好的設施,物質層班級文化建設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物質層也被看作是班級文化建設的軀體部分。而制度層和精神層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是班級文化建設的軟件,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靈魂部分。物質層、制度層、精神層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在一定條件下甚至會相互轉化。制度層和精神層班級文化的構建依附于物質層這一基礎,與此同時制度層和精神層班級文化又會反作用于物質層構建,對物質層班級文化建設有引領指導作用。因此要想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必須正確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
三、物質層、制度層和精神層之構建建議
(一)學校應投入足夠資金用于教室、宿舍等環境的改善,為物質層班級文化創建提供必需的條件。
(二)班主任要引領學生在教室、宿舍的軟環境構建上下功夫。
(三)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學校有關規定的前提下,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特點來制定,并且應達到廣泛共識,否則難以執行。
(四)管理制度運行一段時間后(如一學期),應定期修正、改進和完善。只有如此,才能不斷創新班級管理模式,提高班級管理能力水平。
(五)班級精神文化的構建應符合時代脈搏要求。
(六)班級文化的構建最終體現在豐富多彩的實踐過程當中。因此,班主任理應創造性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實踐活動。
學校班級文化構建可從物質層、制度層和精神層(核心層)三個方面著手。每一層面的實踐都體現了班主任智慧、能力和素養,作為輔導員必須不斷強化個人修養,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用高尚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和教育當代大學生,不斷創新班級文化建設思路,大膽實踐,塑造學生良好個性和健康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南江輝.關于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思考[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1247-1250
[2]王代言.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對策[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3):78-80
[3]景安琪.淺談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J].學校管理(School management)2016(21):209-210
作者簡介:
豐穎楠(1990年-),女,漢族,山東省濰坊市人,碩士研究生,教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