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江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西大灘鎮初級中學 733205)
“微課”是指教師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或教學環節所拍攝的一段教學視頻,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理解教學內容.它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時間短,即視頻錄制時間一般在5分鐘至8分鐘;二是主題小,只是圍繞某一知識點開展問題設計;三是針對性強,錄制內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主要幫助學生突破某一重難點;四是設計精,指設計要精致,過程要精細,語言要精煉.
傳統教學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教師講到什么地方,學生就聽到什么地方,教師講了什么內容,學生就學習什么內容,教師講到什么深度,學生就聽到什么深度,學生學習的進度、廣度、深度嚴重受到教師的制約,學生成為了典型的知識接受者.微課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僵局,微課可讓學生變為知識的探索者、研究者.教師在教學前,可將教學重難點設計成微視頻,幫助學生預習新知識,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發散思考,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可獲得教師不必要講解就能理解的知識;教師也可以將一些疑難點設計為微課,幫助學生課后復習,學生在課后通過反復觀看微課,反復思考的過程中往往會抨擊出思維的火花;教師還可以在假期期間將新學期的一些教學知識點設計為微課,上傳在網絡空間,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長期以往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受成長經歷、成長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難點也各有不同,對于班級學生共同的難點教師可以集中講解,但是對于個別學生的難點集中講解既浪費其他同學的時間,也影響其他同學的聽課情緒,這時教師在單獨輔導的基礎上設計突破相關難點的微課,會給學生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例如,判斷函數大致圖象往往會有以下類型選擇題:已知a、b為常數,且a≠0,判斷函數y=ax2+b與y=ax+b在同一坐標系中的大致圖象(根據選項判斷);解決此類問題需要分四類情況討論:一是a>0,b>0;二是a>0,b<0;三是a<0,b>0;四是a<0,b<0.教師可將四種情況分別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作出大致圖象給予講解,讓學生仔細揣摩體會.
數學教學講究靈活應用,切忌死記硬背、死搬硬套;但有些知識點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只有熟記了才能在應用時得心應手.學生在記憶一些概念、性質時往往感覺枯燥,有時相互混淆,用微課幫助學生歸納知識點,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一章時,對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質、判定方法時不時就會混淆,教師可以設計微課,通過動畫演示矩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內角變化為直角后得到,菱形則是平行四邊形附加鄰邊相等的條件得到.通過動畫演示,尋求內在聯系,觀察邊、角、對角線的變化,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進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間的來龍去脈,幫助學生巧妙記憶知識點.
長期以來,對于學困生的話題是一個不懈的話題,相關學困生的成因、類型、轉化研究課題比比皆是.學生成為學困生的原因很多,但學生對課堂知識不消化,課后得不到及時輔導是學生成為學困生的重要因素,特別是農村初中生的家長本身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對初中知識的輔導也是老鼠啃鐵,無處下口,這是家長的無奈.教師可以將課堂上的疑難點制作成微課,通過網絡平臺提供給學生,為課后輔導提供第二課堂.
微課的出現與應用顛覆了課堂,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改變了課堂教學方法,但是微課的應用要適時適量,微課既不能侵占了初中課堂,也不能替代了初中課堂教學,它只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初中生因其年齡特征,學習過程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講解、鼓勵、評價.如果我們把課堂交給微課,依賴微課,那么我們的課堂將變得僵化,無生機、低效率.
教師可通過網絡下載相關微課,這樣既方便又快捷.在應用網絡資源時,要做好篩選,選擇與學生理解能力相匹配的微課資源來應用.當然教師也要積極制作自己的微課,通過深入鉆研教材,挖掘生活資源,制作貼近學生生活實例、符合學生實際理解能力的微課,讓學生更容易看懂,更容易青睞.
微課的制作并不是錄制教師提問題、講問題的簡單視頻,微課的設計與應用是一個新的課題,需要我們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制作好的微課需要我們反思設計是否新穎,主題是否明確,語言闡述是否簡煉,信息技術的應用是否合理;應用微課需要我們反思學生從中能學懂什么,疑惑還有多少,應用的時間點是否合理,效果如何.
好的微課是集教師講解、動畫等因素為一體的視頻設計,它的制作要求教師既要有高超的專業知識,更要有嫻熟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微課的精致制作和高效應用,離不開微課背景下的專題教研活動,離不開教師之間私下的交流合作,離不開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