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添梨
摘要:人類已進入了信息時代,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要求教師能從自己的學科教學過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幫助自己開展教學,把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這種“整合”教學方式的研究和實施,能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愛學、樂學,使閱讀教學朝著特色、個性的教學方向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信息化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更是為社會培養創造人才的需要,是目前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促進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結構和學生學習方式等的改革,實現雙主教學。因而我們提出“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這一課題,就是想探索“大語文教育”觀念下的現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呼吁現代信息化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開放語文閱讀教學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注重課前閱讀參與,搜集課堂閱讀信息
不少學生很喜歡課外閱讀,但是卻不喜歡課本閱讀,也不喜歡一切與考試相關的閱讀。漸漸的,讓孩子親近閱讀、親近自己的語文課堂,變成了一件讓家長頭疼、讓老師煩惱的事情。要改變我國相對落后的閱讀現狀,最終提升我們全民族的精神境界,作為小語教師應該大力改進閱讀教學。要改變這樣的狀況,就必須要從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整個社會的回歸,才能適應當今飛速的信息時代。注意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建議語文教學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課前搜集有用信息,讓學生在探索中主動學習,能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也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有效手段。搜集的信息,一方面是與課文主題相似的文章,另一方面是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背景材料及其它資料。
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閱讀情境,指導學生閱讀
在《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對閱讀的要求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在“實施建議”中對閱讀方法指導的要求是“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豐富積累、增強體驗,培養語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結合兒童心理特征,通過多媒體集圖、文、聲、像的綜合表現功能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讀寫結合,同時利用多媒體的放大、動靜結合功能便于學生觀察和理解課文。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特點和學生在認識、情感上的不同來確定。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小熊住山洞”,本課的重點之一是朗讀課文。因此教師在課前用FLASH軟件或視頻制作軟件把課文制作成視頻文件,教學中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播放相關的視頻文件,通過視頻文件中的圖、文、聲、像,一方面讓學生體會了小熊一年四季為什么舍不得砍樹的原因,從而感受林中環境之美,小熊一家行為之美;另一方面通過教師的范讀及視頻中多媒體元素的呈現,可以讓學生體會朗讀的方法。
三、信息化閱讀感知,開拓閱讀新模式
在閱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利用課前搜集的信息資源,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回答,活躍現場氣氛。用信息化技術營造語文閱讀的環境,引導閱讀,示范閱讀,問題閱讀,師生閱讀,相互結合實現了教師閱讀與兒童閱讀的合作與對話,形成了師生學習合作共同體。學生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直觀演示下,能深刻感知原本靜止的素材,能將原本枯燥的信息以聲影光電的多樣性展示出來,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促進學生參與閱讀,對閱讀內容進行思考和理解。通過信息化技術達到對小學生閱讀引導,思維啟迪的作用。如《小鎮的早晨》一文,文字優美、格調清新,通過生動優美的句子,給我們展現出一幅江南水鄉美麗的晨景圖。教學前,我以錄像的形式向學生出示江南水鄉的畫面,配以課文錄音,柔美的畫面與課文朗讀的同步效果,把學生帶入了“迷人的旅行”中,極大地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我問學生:“剛才小鎮的晨景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學生活躍起來,搶著說出自己的感覺:“太美了!”“美得讓我陶醉了。”……學生的心中深深地印下了水鄉的晨景烙印,為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巧用信息化,擴大課堂容量
小學語文閱讀是有其根本性的目的的,要以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態,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涵養,引導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正確閱讀方向為目標進行教學。所以,學生在了解了課文背景,能對中西神話人物有一個基礎的概念后,在教學中老師開始引導學生的閱讀目的。我讓學生自主閱讀完課文后,用自己的想法把故事的脈絡畫出來,如普羅米修斯是怎么盜天火,使用了什么工具,如何沒讓阿波羅發覺,宙斯是怎么發現天火被盜,又是如何懲罰他的。關于這個盜天火的故事,西方很多油畫作品都有此主題,所以在上課時老師一邊引出問題,一邊利用信息化設備播放這類作品,讓學生能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把課堂營造成一種西方動作大片的效果,恢弘的背景音樂,沖擊力強的作品展示,再加上老師深入的講解,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接觸了西方油畫名作,了解了西方神話,接觸到的信息量越多,學生在課后主動去查找的資料就越多。
五、結語
信息技術是教學手段,是學習工具。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有助于化解學生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難點,深化學生情感活動,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能讓教師教得生動活潑。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株綻放的花蕾,那么信息技術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從而提高了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徐偉飛:《人才培養視野下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模式分析》[J].《成才之路》,2014,(12).
[2]顧娟:《數字化環境下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3,(09).
[3]張君影.小學語文教育信息化方法初探[J].少兒科學周刊:教育版,2015(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