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天明
摘要:數學課程相比較于其他課程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數學教育者在教學過程應該將更多的目光投向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且小學作為能力啟蒙的重要階段,教育者更要加強對于當前暴露出來的問題的重視程度,根據小學生的年齡階段和思維模式來制定更適合小學生的數學教學方法,幫助其提高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將生活化教學模式作為研究主體,分析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模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習興趣;教學效率
引言:
各階段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得教育者對于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更加注重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取代了傳統的將分數放在首位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在小學教學階段,教育者更需要對當前的教學模式進行轉變,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年齡因素對于其理解能力的限制以及數學學習所需要的邏輯思維對于學生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將日常生活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有機融合,運用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幫助學生加深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把數學學習過程向著靈活性和創造性的方向推進。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現狀
(一)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限制學生的興趣培養。
當前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仍然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主,老師將絕大多數的時間用于課本知識的講解,盡可能讓學生接觸更多的題目類型,以便在考試過程中對于題型的變換也可以輕松地應對。但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小學數學教育者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的講解速度決定課堂教學的進度,而數學知識只是以老師的語言和黑板上的文字的形式傳遞給學生,學生沒有權利對于教學進度進行干涉,更沒有機會去表達自己內心的困惑與不解,長此以往,學生會因為枯燥的教學模式而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進而影響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死板的教學方法影響學生能力的培養。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通常以例題講解為主,教育者很少將課前準備的時間用于教學方法的創新,運用情景設置等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將思維融入數學課堂。雖然科技的進步使得多媒體教學模式盛行,但由于小學數學教育者的年齡跨度大,部分教育者很難掌握相關的教學技術,教學載體的差異使得數學教學效果參差不齊。
(三)課下作業的堆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課堂教學時間主要用于老師的對于課本內容的講解,故很少有機會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練習,教育者只能讓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狀況反應在課下作業和試卷上,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對課上的知識進行鞏固并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考察,小學數學教育者不得不布置大量的課下作業,占據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甚至影響到學生的正常休息,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模擬生活情境。
生活化教學更多的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小學數學教育者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情境,將其作為教學事例引導學生的思考與討論,讓學生仿佛真的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以更主觀的視角來觀察和思考問題,同時這樣的有機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對抽象的數學定義等知識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生活化理解,讓學生在一個相對輕松愉悅的生活化環境中提升自己的數學水平。例如:在教學生認識人民幣時,小學數學教育者可以將整個課堂當作是一個大商店,請一部分學生來扮演售貨員,剩下的學生則扮演顧客,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了解人民幣, 加深對于人民幣的印象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為數學題目提供生活化情景。
在日常的數學練習中,單純的數學計算可能會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再加上當前的數學教學模式仍將練習作為提高學生數學知識運用能力的主要方式,因此,小學數學教育者可以為數學題目適當的增添一些生活情境,將數學運算練習與生活相融合,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
(三)運用課外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能力。
數學實際上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數學的身影,因此,小學數學教育者在保證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將數學課堂搬到室外,利用周末和節假日的時間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運用數學的能力。例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但對于車輛的租賃以及費用的預算都需要學生獨立完成,且由學生負責參觀過程中定期的人數清點,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夠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讓學生懷著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數學學習。
(四)引導學生寫“數學日記”。
學生運用語言表達出自己在數學學習中的新思想、新發現,可以幫助學生系統地思考問題、探究問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在教學中讓學生編寫“我和數學”的故事,寫“數學日記”,可以培養對數學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數學與生活聯系緊密。如讓學生寫在家里,爸爸媽媽用到了哪些數學知識,上商店買東西,又用了哪些數學知識通過記“數學日記”,既讓學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數學,明白了數學知識不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在用,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養;而教師通過閱讀學生的“數學日記”,也可以了解學生有沒有較強的“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以后的教學更有針對性。
三、小結
總之,小學作為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的黃金時期,該階段的數學教學模式要引起小學數學教育者的充分重視,要將生活化教學作為重要的創新型教學方法,利用生活化教學方法,為學生創建數學學習情景,為數學題目提供生活化情景,運用課外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滿都拉.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淺析[J].大觀周刊 ,2014,(8):17-17
[2]謝媚琴.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運用[J].明日風尚,2016,(11):71
[3]馮向容.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教育時代,2016,(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