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摘要:新課程更加注重初中地理教學從生活經驗出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合作和交流等能力。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的教學手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初中的地理課堂教學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導入方法,如調查展示法、事例分析法、多媒體導入法、實驗導入法,等等。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地理;新課導入;方法
盡管課堂教學的形式有多種多樣,但是,任何形式的課堂教學都離不開“新課導入”這一重要環節。新課導入,顧名思義是指教師通過一定的方式,對所要教學的新內容進行的具體導入。“新課導入”環節處在淺層知識到深層次知識過渡的起始點上,正像俗語所說的,“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對所教學的“新課”若“導入”的巧妙、引人入勝,那么這節課就能有吸引學生注意的超強魅力,從而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技能。
傳統教學中常見的導入法有:故事講述法,通過講述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傳說來進行導入。質疑法,教師提出耐人尋味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造成懸念,促使他們動腦筋,認真思考,從而導入新課。地圖圖象圖表法,利用各種地圖、彩圖、表格來導入新課。 引述法,教師或學生把有關材料(有關地理內容的詩詞、散文、解說詞等)在開始上課時, 直接講述或朗誦,使學生進入情景。復習法,由復習舊課導入新課,它是地理課堂教學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利于知識之間的銜接。復習和新課內容密切相關的知識,雖然只有幾個問題,但它仍然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去思考,而且向新課過渡也十分自然。
傳統的導入法至今在地理教學中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地理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鼓勵積極探究,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所以,構建現代地理課堂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總之,新課程更加注重初中地理教學從生活經驗出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合作和交流等能力。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的教學手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初中的地理課堂教學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導入方法。如:
一、調查展示法
調查展示法是讓學生在課前完成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調查,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分析。課前調查要簡單,容易操作,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學生通過完成調查,既能感受到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又能鍛煉調查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感覺到知識是自己研究調查得來的。在課堂上學生猶如學者般展示自己調查和思考的結果,在展示過程中,他們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例如在講授《中國的工業發展》一節時,讓學生完成兩個調查:一是調查蠟燭、火柴、釘子、自行車等工業品的舊時名稱,以及這些名稱得來的原因,思考這說明了什么問題:二是調查自己家里的電器是國產的多還是進口的多,二十年前人們更愿意買國產的還是進口的,為什么?兩個調查都很容易完成,不會加重學生負擔。一上課,學生爭相回答各種工業品的舊稱,很自然地得出舊中國工業十分落后,新中國工業成就巨大的結論。這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回答問題積極,教學效果良好。
二、事例分析法
事例分析法是提供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事例,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討論分析,最后得出結論。這種方法與傳統的質疑法十分相似。但不同的是,事例法不是簡單的問答,而是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用已學知識去分析具體的現實事例,得出結論,獲得新知識。事例由生活而來,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容易激發興趣,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有力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其發現、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通過在課堂上的引導,師生、學生間質疑,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例如在講授《中國的商業》一課時,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把下列商業活動地點排序:學校小賣部、雙匯超市、銀泰超市、東柿路,并說明理由。這些地點是每個學生都非常熟悉的,可以得出正確結果,并初步了解影響商業中心的可能因素。隨后,讓學生討論分析,雙匯超市與對面的銀泰超市哪個規模大,顧客多,生意興隆,并說明原因。答案很明確,雙匯超市規模較大。原因是什么,各人有不同觀點,在相互爭論中,教師穿插點撥,最后形成共識,從而很好地掌握了“大型商業中心形成的條件”這一本來枯燥無味的知識點。當然,運用事例分析法,一方面要選擇學生熟悉的事例,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熱烈討論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引導,既不能代替學生說出答案,也不能放任自流。
三、多媒體導入法
現代化教育與傳統教育最大的區別在于教學手段不同。“多媒體”一詞引自視聽工業, 它是英文“multimedia”的譯文。國際電聯(ITU)對多媒體含義的描述是:使用計算機交互式綜合技術和數字通信網技術處理多種表示媒體――文本、圖形、圖象和聲音,使多種信息建立邏輯連接,集成為一個交互系統。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使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可以使用圖形、動畫、聲音、影視片段等多種信息來呈現教學內容、提供輔助信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形象性和生動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知識點,獲得較大的知識容量,實現教學目標。
四、實驗導入法
實驗法是在課堂上展示相關小實驗,使學生獲得直觀經驗,促進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地理課程知識涉及各種自然、人文景象,學生經驗有限,想象和聯想能力都有待發展,用簡單易操作的小實驗,讓學生獲得直觀經驗,既能增加課堂趣味性,又對教學的順利進行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講授《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時,教師準備了容器、土、草、噴壺等材料,讓學生比較干燥土壤與濕潤土壤在大風(用嘴吹,請學生協助)時的情況以及比較有植物(草皮)和裸露地表在大風時的情況,從而展現西北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基礎。使用實驗法導入教學,在課堂上進行演示一定要考慮實驗的可操作性與簡單性,揭露問題直接明了。
時代在不停進步,在新的《地理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導入”的方法也要不斷地加以改進和創新,真正做到與課堂教學藝術融為一體, 為完成一節優質課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