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英萍
摘要:從古到今,至內到外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作為人類的安身立命之本,可想而知它的重要性。而閱讀則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語言,更好地運用語言的一門主要學問。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更所謂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這些千古名言的存在是有他的道理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從小學階段起,培養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關鍵詞:自主學習;情感體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逐漸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其主要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變成以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為主。這種方法同樣適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通過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進行情感體驗等方法,可以使學生愉快的氣氛當中愛上閱讀,最終使學生擁有更豐富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一、強調學生主體,提高學習興趣
小學生獨立閱讀的意識比較薄弱,因此需要進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小學生的年齡階段不同,其閱讀的書籍也就不同,因此需要研究學生對知識認知的特點。第一低年級的學生喜歡閱讀帶拼音并且有卡通圖案的書籍,這些書籍圖文并茂,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書籍的內容,比如連環畫《金剛葫蘆娃》,其故事情節在動畫頻道上也經常播放,許多學生對故事比較喜歡,因此對有關內容的書籍比較感興趣。第二中年級的學生處于寫作啟蒙教育的重要階段,其興趣愛好越來越廣泛,已經不再將目光局限于圖書上,許多動漫和益智游戲已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有關動漫的書籍,比如畫本《熊出沒》、《名偵探柯南》等,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最后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其學習的范圍明顯擴大和知識量明顯增加,閱讀的傾向出現了顯著的變化,減少了對童話書的興趣,慢慢提高了對人物故事和歷史事跡的興趣。因此在這個時期,可以推薦學生讀一些有關歷史事件和偉人故事的書籍。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二、了解學生差異,尊重學生的選擇
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規律均有所不同,其對閱讀材料的選擇也會出現較大的差別,因此需要尊重學生的閱讀習慣,才能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首先需要設置閱讀教學情境,使學生可以進行自由閱讀。以往的閱讀教學常常是規定學生閱讀某篇課文,然后給學生布置一些閱讀理解題,了解學生的閱讀效果。這種方法雖然可以完成閱讀的任務,但是學生的差異性沒有得到重視,無法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因此在閱讀教學當中,需要給學生自由閱讀的空間,使其可以在不斷的閱讀當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其次需要和課堂教學內容結合,使學生可以養成預習的習慣。在教科書當中包含許多的閱讀材料,可以將教科書的內容當做閱讀的材料,學生閱讀課文的時候也就相當于預習課文,對提高語文成績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學習“寓言故事”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平分成三組,要求每組的學生均需要分別閱讀一篇寓言故事,并且使其在上課的時候,使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講述這些故事,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力,也可以將將傳統的教學轉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最后需要鼓勵學生進入圖書館進行閱讀所喜歡的書籍,并且注意記下優美的詞句。有信心的同學,可以寫讀后感,使學生可以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三、加強實踐檢驗,提高學生的信心
學生進行閱讀書籍可以為寫作儲備豐富的素材,而寫作則是測定閱讀效果的重要方法。要想使學生可以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需要經過大量的實踐檢驗,并且給予學生足夠的鼓勵和肯定,才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寫作自信。例如老師要布置“我心中的英雄”這篇作文的時候,可以要求學生講述一些印象深刻的英雄人物故事,并且適當表達自身對英雄人物的欽佩之情。布置這篇作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考驗學生對英雄人物素材的積累。由于學生的閱讀量存在差異,一些閱讀大量書籍的同學,可以將英雄人物事跡的完整地敘述出來,并且可以在作文當中使用夾敘夾議的方式,將英雄人物的過人之處全部顯露出來,提高了作文的質量。而閱讀量過少的學生,不僅無法講述英雄的故事,也無法在作文當中達到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地將英雄人物的特色寫出來,影響了作文的得分。通過此次作文訓練,許多學生找到了自己作文水平不高的原因,從而更加主動進行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使自主閱讀逐漸成為提高自身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講究口語藝術
這是閱讀教學語言的示范性對語文教師的起碼要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蘇霍姆林斯基也曾強調:教學語言“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是教師以自己活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語文能力,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即使在現代化教學手段普遍應用的時代,語文教學這一基本方式和特點也是不會改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永遠都是語言運用的藝術。
五、總結
總之,新課標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應更多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產生主動閱讀的內驅力,逐步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更多地激勵他們主動思考,引導他們關注自身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價值,培養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性。并通過與文本、同學之間的交流,汲取一切有利于他們自身發展的知識、信息,不斷地實現心靈的轉變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以促進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蘭臻.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海峽科學
[2]陳瑩.尋求本真 追求實效――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我見[J].語文教學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