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明
摘要:要創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師必須擅于把握機會,在課堂教學中處理好每一個教學細節。本文作者結合自身實踐,從如何在教學中引入生活、如何給學生留足思考的空間、如何提問中切中重點、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等方面展開論述,讓教育細節盡量不產生疏漏,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細節;處理策略
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教學方式滿堂灌,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知識被動的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是是低效的。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新的教學理念的影響下,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要做到:精心備課,根據學情設計教學活動流程,掌握好提問的時機,問題要切中要害,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問題設計要循序漸進,要有梯度。初中物理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要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開放思維。
一、從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入手
物理教學要本著激趣—創景—啟發—探究的方式,就是要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的現象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用學過的物理知識進行探究、解答。學習“吸熱和散熱”的有關知識,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炎熱的夏季為什么吹電風扇感覺涼爽?學生感受過這種物理現象,卻不能用物理俗語回答這個問題,教師啟發學生,是否用“空氣流動、蒸發等”知識來解釋。有的學生說出力自己的見解:因為夏天人身上出汗,吹電風扇加快了空氣流動,從而加快了蒸發的速度,而蒸發的過程中要吸熱,從而使人體溫度迅速降低,因此吹電風扇使人感覺涼快。接著,教師又設計相關的知識,夏天開空調時,為什么外機會向外吹一些熱氣,有時還有水滴落下,讓學生用物理知識解釋這種現象。學生已掌握了這部分知識,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還有一些物理現象:蒸汽燙人比開水更厲害;青藏高原上為什么水沸騰了卻達不到100攝氏度呢。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都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了課堂效果。
二、給學生留充足的時間、空間思考
一些講示范課、評優課、公開課的物理教師,他們在課件設計、問題設計,提問方式、自主探究等環節上,能做到完美無缺,美輪美奐。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瑕疵,那就是出示問題提問時,往往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足,缺少耐心的等待,缺少對問題誘導、啟發、提示,為了課堂環節流暢,學生陷入思考的時,提問沒有回答出來時,教師越俎代庖講出答案,這樣的教學效果不好,因為這樣學生的思考半途而廢,有的學生下次提出問題后,不再思考,等老師說出答案,因此這樣的提問目的也就事與愿違了。教學“杠桿”知識時,出了兩道檢測題:啤酒開瓶器為什么非常容易的打開瓶蓋;如何理解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的一句話:“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移動地球。”教師給學生時間考慮,學生還在思考,教師拿起一個桿子,做一個撬動一個小球的演示實驗,學生經過誘導馬上恍然大悟,明白了杠桿原理,也更深層的理解杠桿平衡時滿足的條件。這樣幫助學生順利的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學生也找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三、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切中重難點
課堂提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少而精,要切入物理教學的重難點,切記膚淺的問題,這樣的提問不能起到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不能引發學生深思熟慮;不能脫離教學內容實際,提問一些怪題、偏題。這樣會打破正常的課堂教學,挫傷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為此,老師設計提問的問題要難易適中,最好做到點題對應,讓課堂節奏在自己把握中有條不紊的進行。問題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能培養學生的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設計的問題也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散思維。例如,海陸風是怎樣形成的既在沿海地區,白天的風通常從大海吹向陸地,而夜晚的風從陸地吹向大海?學生只要理解:熱傳遞過程中吸熱或放出的熱量的知識,加之深入思考,再在老師組織下進行合作研討,學生就能找出解釋這種現象的答案了。
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做到有“法”可依
改進課堂教學,不但要學生“學會”,而且要指導他們“會學”。所以,要真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是初中物理教師要完成的重要任務。
(一)指導學法。
學習知識前,學生要預習新的知識,預習中將自己不懂的問題、知識點整理出來,在課上聽講的時候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性的聽課,這樣可以提高課堂聽課的效率。在課堂聽講過程中,做適當的筆記,這也是必不可少的。結合預習筆記來聽課效率才會更高。在學完一個或多個知識點之后,教師也要借助習題的方式,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另外,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基礎概念和規律的內在含義,要設計可操作的實驗,學生親自操作,培養他們科學的探索思維。最后環節就是復習,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需要復習的環節。教師要多向學生介紹復習方法和技巧,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真正掌握這些方法和技巧。
(二)運用學法。
讓學生認識到方法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選擇對了方法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從思想認識到學習方法的重要性。預習的環節中,學生閱讀物理教材的提綱,閱讀過程中勾畫,按照自己的理解,將重要的知識點整理出來。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抓住重點以及圍繞重點思考問題。教師提前給學生列出預習提綱,讓他們預習時有明確的目標,可以提高預習的效率。為了提高學生預習的效果,教師可讓學生在授課環節將自己所預習的內容進行講解。學生“講”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教師要及時糾正,讓學生把每一個知識點都學精學透。學生操作實驗過程中,讓學生提前制定好實驗的具體步驟,實驗過程中積極參與,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齊冬建.關于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21):112
[2]趙鈞明.建構主義滲透于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理論分析[J].華夏教師,2018(21):48-49
[3]蔡曉.探討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文理導航(中旬),2018(0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