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家敏
摘要: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相關教師要提高認識,要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充分調動學習學生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在有效的歷史教學課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引言
隨著中學歷史教學改革深入,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積極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在此過程中,要重視,結合學生學習實際,要不斷提高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從而才有利于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相關教學實踐具體分析如下。
一、精心備課,優化教學方案
對高中的歷史課程而言,為了獲得更高的課程效率,就需要教師對其開展完善的備課工作,也是教師教學功力的體現。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深度結合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點以外,還需要更好從自己教授班級的實際情況出發,大力整合現有的資源,做到更具備自身特色、契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案,更好為提升課程質量提供依據。
從多年高中歷史的教學經驗來看,歷史教學的最大難點在于,如何融合好國內外的歷史時間線,幫助學生在學習片段的知識后串聯起來,形成良好的歷史體系。所以,在備課的環節之中,教師就要有意識地深度挖掘教材已有的內容,以時間作為最為重要的線索,將各類歷史事件有機串聯起來,幫助學生更好構建良好的知識框架,幫助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體驗。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歷史知識點,還能夠切實將中國的發展歷程以世界的眼光加以評判,驅動學生更好對我國歷史的發展進行反思,切實調度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自己的民族責任感,達到綜合化教學效果。
例如,在進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就要將時間線作為備課過程中的核心要點,將同一時期中國發展的歷史事件同步教學或復習,得以深入整合已有的課程資源,幫助學生能夠進一步整合高中歷史知識,在潛移默化間提升自己的成績,推動自己的高中歷史學習能夠在可持續化的循環中進行。
二、采用比較法教學歷史知識,加深學生的記憶
在歷史事件之中,縱觀國內外的發生事件,相似的環節并不少見,教師對此可將其同步進行教學工作,用以更好夯實知識點的同時,帶動學生對其展開自主思考,切實分析兩個不同歷史事件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似的歷史事件往往也是考試過程中的重點環節,一旦學生沒有理清內容,容易造成知識混淆。所以,教師應當將其展開詳實的比較教學工作。例如,在進行《南京條約》、《天津條約》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可對其進行剖析和共同解讀。通過比較法的教學不難發現,其共同點在于,二者都是在外來侵略國家的逼迫下完成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其內容主要是強迫“通商”,并且放開當時我國的口岸。而在介紹教學兩個條約的共同點后,教師就要引領學生學習兩個條約的不同之處。除了口岸的位置不同以外,條約的內容、細節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通過這樣的對比和分析,能夠更好幫助學生了解到不同條約的內容,達到更為有深度價值的學習。
在此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在高中階段,由于學生的年齡以及學習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提高,所以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應當驅動學生展開更多的自主學習而非被動知識的“填鴨式教學”,這對學生的自主能力、理論聯系實際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也要切實利用好歷史學科這一方法,在補充其理論知識的同時,為其綜合能力的提升、未來踏入社會崗位所需要學習的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創設情境,呈現問題
問題是每一個高中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然而為了更好利用課程時間與課程契機,如何提升問題質量成為當前教學的關鍵。通常情況下,問題最為常用的區間即為課程開始階段,教師通過問題更好引入教學情境,從而直接呈現問題或對問題的引出夯實基礎,是師生互動最為直接的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不能單純只憑借經驗主義,教師要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達到有針對性的提問。
例如,在進行《偉大的抗日戰爭》的教學過程之中,中國近代史是整個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的重點環節,教師可在課程提問前預設一定的情境,如在互聯網上搜尋一定當時的紀實圖片或音像資料,從而構建一個嚴肅、莊重的教學氛圍。此時,教師再引入如“中國軍民抗日斗爭的主要史實有哪些”“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侵略斗爭中有何地位”問題,從而更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同時,在問題引入過程應該把控數量,做到難度適中。在高中歷史教學的時候,教師市場會遇見如下問題,即學生對回答問題的興趣相對較低,而為了最大程度上挖掘問題的作用,教師就需要將問題的數量和難度加以控制。如果問題過多則會導致學生的枯燥、厭煩情緒,而問題難度過大,也會打擊學生提問過程中的積極性,所以保持合適的難度與數量,成為問題教學的關鍵。需要注意的是,并非越簡單的題目越適合學生,而是要在問題上保持一定的挑戰性,才能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教師更好使用問題教學方法。
結束語:
總之。在構建有效的歷史教學課堂過程,教師要提高備課能力,要積極對教學進行有效設計與優化,通過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不斷加深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認識,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高效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習水平,希望本文的進一步研究,能夠為相關教學工作開展提供有效參考。
參考文獻:
[1]劉平.高中歷史教學的實踐與方法淺探[J].學周刊,2019(01):52-53
[2]旦志紅.高中歷史學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初探[J].學周刊,2018(35):53-54
[3]陳明,仲晨星.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J].林區教學,2018(11):77-78
[4]李元元.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