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構筑一個以學為中心,相互分享互動的課堂,促使學生真正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師可以通過劃分模塊主題閱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研讀經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運用讀寫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構筑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這些方法都以學為中心,能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關鍵詞:學為中心;個性化閱讀;小學語文
小學語文教學逐步從以教師為中心過渡到了以學生為中心,又過渡到以學習為中心,體現了我國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若能以學為中心進行教學,將促使學生和教師凝結成學習共同體,在辯證統一的學習中提高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也將提高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其語文素養能全面提高。
一、 劃分模塊,深化思辨能力
學為中心的教學并不意味著否定教師和學生的作用,正相反,這種教學方法將學生和教師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的特點調整教學方案。教師可以嘗試將所學課文劃分成若干模塊,讓學生專門進行某一主題文章的學習。在整體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辨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將《鯀禹治水》、《夸父逐日》、《女媧造人》等古代神話故事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展開主題學習。在這個模塊的學習中,教師首先可以激發學生對古代神話故事的濃厚興趣,從中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思考能從中收獲到什么。其次還要讓學生嘗試思考這些課文如何展現復雜的故事,如何創作才能讓故事情節變得更加生動、更吸引人。在這樣的模塊學習中,學生對神話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發現能從各個主人公身上體會到教育意義,如從夸父的身上體會到了做事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此外學生還發現如果要讓故事更加生動,則要將故事寫得波瀾起伏,要寫出其中的曲折性,這樣才能讓文章更吸引人。同時學生還發現要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通過行為、言語等展現出其高尚的人格。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深化,不僅充分理解了這些文章的內容,而且還對如何創作故事有了自己的認知。
學者潘愛軍在研究中指出,教師要本著精神和言語共生的原則將文章劃分成若干板塊,讓學生認識到這些主題板塊的學習意義,而后有針對性地展開學習。這樣的教學以學為本,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閱讀的完成度較高。
二、 研讀經典,鍛造良好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教師可以利用讓學生研讀經典文集的機會促使學生的精神思想得到提高,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閱讀經典《將相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分析主人公的精神品德,進而讓學生嘗試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在體驗和感悟中端正自己的思想。教師讓學生先總結這篇課文中講述了什么故事,而后分析各個人物的行為特點,分析一下這些行為是否具有合理性,思考如果是自己的話,處于相同的狀態下自己會如何選擇。如有學生在討論中提出自己認為藺相如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而且懂得為大局考慮,而廉頗也是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但是相比之下自己就差得多,為了在競選班長的過程中獲勝,曾經以給同學抄作業為好處,籠絡同學為自己投票。該學生在交流中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并表示自己要像廉頗一樣知錯能改,希望班級同學能像藺相如一樣原諒自己。在結合自身經歷進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對文章中的主人公性格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還端正了自己的思想,認識到了自己的思想錯誤所在。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誦讀詩文,并輔助以理解性閱讀、探索性閱讀的方式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啟迪。這樣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體會經典名著中豐富的人文價值,學生也能利用閱讀的機會讓自己的思想變得成熟。
三、 讀寫結合,建構完整體系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在以學為中心的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將聽說讀寫各方面的練習融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整合性學習,促使學生在頭腦中構筑起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的教學其最終目的是促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
《秋天的懷念》一文中蘊含的情感十分深邃,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較難,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文章中的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進行讀寫結合的練習。在閱讀文章后,教師安排學生將自己代入到文章中,以“我”的身份給在天國的母親寫一封信。在信中有的學生表達了對母親的愧疚之情,有的學生則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還有的學生提出“我”會好好活下去,讓母親放心。學生各自根據對文章的理解進行寫作,表達了閱讀后的感受。如有學生寫道:“媽媽,我會每年都去看北海的菊花,菊花開放一次,我便又多熬過了一年。我會將代替您活下去,已經再也不會有什么人生的不幸能打倒我了,我就好像是已經經歷了秋霜洗禮的菊花一般。”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讀寫結合的練習中對文章中的深厚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時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了閱讀后的感受,其主觀感受得到了激發。
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能促使學生在獲得精神財富的基礎上提高能力。學生可以更扎實地掌握各種語文能力,這對于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以學為中心的語文教學很好地體現了閱讀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和學生都是身在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要更好地完成閱讀、理解、感悟體驗,則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和教授。這樣的學習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用更好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積極學習,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潘愛軍.以“學為中心”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8(1).
[2] 吳小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7(6).
作者簡介:唐瑩,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桂林市育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