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是基礎教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內容,在這一教學階段嘗試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其關鍵目標,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必備課程內容,對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引導學生廣泛地閱讀優秀作品,在日常積累中提升個人的作品鑒賞力與底蘊涵養,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綜合素質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也需要教學人員發揮創新精神,運用多樣性的課程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核心素養是一個新興的時髦概念,頗受教育界的歡迎,該理念主要是指目前學生應該具備的,對于個人能力發展,社會人才需要相契合的觀念素養與技能,這一能力的培養與引導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人員需要加以重視與提倡的。小學語文教學人員需要在自己長時間的教學與實踐中,創新課程教學方法,革新課程教學理念,加速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學習。
一、 在課程中學會積累
(一) 通過誦讀學習語言
小學語文閱讀的學習承擔著積累語言的重任,學生需要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對語言材料,語言規范的累積。在這一積累過程中,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
在誦讀中熟悉與掌握語言技能是一常用的教學方式。通過朗讀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具有更強的識文斷字能力,還可以在對作品的誦讀中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比如說,《秋天的雨》這種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生動地描寫秋天的美好。并且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將秋雨人格化,將其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讓學生依據自身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進行富有個性化的作品朗讀。在這一引導過程中,老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讓學生自由的誦讀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段落,幫助學生在誦讀中積累語言。在對文章的誦讀中,有的學生喜歡彩虹,就掌握了“五彩繽紛”這一詞語,有的同學能夠鑒賞優美的詞句,比如說“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這一習得性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生掌握知識,語言累積的過程,讓學生在日積月累中提升學生的知識素養與自身修養。
(二) 在背誦內化中積累知識語感
背誦是學生知識內化,語言強化的重要環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人員需要重視對學生知識內化環節的引導。如何讓背誦轉化為切實的知識內化與掌握,就需要學生在閱讀優秀作品的過程中將自己喜歡的段落切切實實地背誦下來,讓學生在背誦中積累語感,了解名家著作的優秀寫作技巧與表達方式。比如說,賀知章的優秀作品《詠柳》就通過運用比喻與想象,以柳樹為依托借以表達作者對春天的贊美,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該作品的多次朗讀,在潛移默化中達到背誦的程度,進而積累語言規范與知識特點。在教學拓展環節,老師也需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背誦,對內化后的知識點進行靈活地運用,當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素養也可以在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與改善。
二、 在閱讀中提升自身素養
(一)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關鍵內容,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語文素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在日常課程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年齡層次較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夠,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面臨諸多困難。面對這一教學情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其關鍵內容。比如說在學習《花的勇氣》一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多種多樣的花朵,在視頻,圖片的展示中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調動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花朵為什么會有勇氣的質疑,教學人員帶著學生探尋作者的內心世界,最終感悟生命就意味著勇氣的主旨。在這一基礎上,老師也可以進行適度的探索,比如:你還從哪些事物中感悟到勇氣?從而引導學生進行“生命”主題的課外閱讀。教學之初,讓學生質疑,帶著好奇心進入文本,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主動閱讀,拓寬閱讀視野,提升語文素養。
(二) 在獨特體驗中升華情感
閱讀是一件有關學生的個性化情感體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學人員需要積極鼓勵學生建立多樣化的閱讀體驗。比如說,在學習課文《桂花雨》時,學生需要在初讀文章的基礎上進行段落主旨概括,同時,老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建立思維導圖,依據文章內容提煉觀點,詳細記錄下個人獨特的閱讀體驗。在思維引導之后,老師需要鼓勵學生之間積極交流,分享個人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感受。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學生之間的情感差異,思維差異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對同一部作品會有不同理解與感受,老師需要鼓勵學生間不同的體驗得到交流與表達,在和諧自由的氛圍中,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潛移默化中積累知識,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與知識技能。
三、 在實踐中靈活運用
小學語文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需要在實踐的檢驗中加以改善,在日常課程教學中,教學人員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將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鼓勵學生將所學習到的知識熟練地應用于生活,通過實踐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比如說,在我愛讀書的主題班會中,引導學生分組收集名家大師的故事與名言,訪問周圍愛讀書的人;給圖書分類,做個書目;讀書筆記展覽等活動。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舉行手抄報評比、讀書筆記展覽、故事會、朗誦會、好書推薦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讀書的快樂。同時,在日常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積極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語文知識,將自己日常所積累的語文知識,優秀作品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體驗,并且在同學之間,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表達出來,在學習能力,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應用中實現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將語文優秀作品的精神內涵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認知體系。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立足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性呈現,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是該階段課程教學工作的重點。在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老師需要善于通過朗誦,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搭建知識體系,并且在實踐訓練中獲得提升與改善,促進學生綜合素養與核心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魏微.小學語文教學法[M].濟南:齊魯書社,2010.
作者簡介:王國禮,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蘇堡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