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楊洋 陶進 陳淑芳 牟薈瑾 劉輝
摘 要: 隨著國家對建筑領域人才的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將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和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工程三個專業“有機合并”,更好地體現“水暖電”復合型人才培養這個核心。從人才培養方案中培養目標的制定、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實踐教學環節、培養模式創新等方面闡述整個人才培養的改革,并提出一些具體做法。
關鍵詞: 建筑設備 人才培養 課程體系 項目案例式教學
1.專業背景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建筑安裝類企業對勞動者效率和用人成本極為“計較”,要求建筑現場的設備工程師具備“一專多能”,不但要求“精施工、懂設計、會管理”,還需要水、暖、電知識都具備的復合型人才,否則就難以適應建筑業水暖電發展的需要[1]。按照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的劃分標準,市場需求的建筑設備專業的水暖電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專業知識體系涵蓋081002建設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081003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和081004建筑電氣與智能化三個專業。
(1)這三個專業的畢業生都可以在建筑安裝公司從事建筑設備工程施工,也就是建筑水暖電工程。在實際建筑安裝企業中,特別是我院大多數學生就業的中小型安裝公司在實際工作中,北方施工水暖不分家,南方施工水電不分家,企業為提高工作效率和縮減用人成本需要大量既懂水暖又懂電的現場專業人員。現行專業教育將三個專業分別培養,學生經過四年學習只能掌握一個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導致學生畢業進入施工單位后需要重新學習大學期間未學習的另一個專業知識?,F行人才培養的規格與崗位需要的專業能力不匹配,違背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行業需求緊密對接的培養原則。
(2)這三個專業的劃分依據是學科知識體系,專業培養時更加注重專業本身學習的深度??疾烊瞬攀袌鲂枨螅陙韺哂薪ㄖ姲惭b施工綜合知識的本科層次人才有大量缺口,歐美等發達國家有此類專業,我國各普通本科高校沒有針對建筑安裝施工行業的復合型、綜合性的建筑設備水暖電人才的培養或探索,本科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尚屬空白。
(3)目前這三個專業培養計劃中包括大量的基礎和理論課程,多數高校都簡單套用同樣的培養模式,安排單一過深理論教學,而非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初衷。根據我國多數企業和多數建筑工程中“水暖電工程不分家”的實際,提出創辦的建筑設備方向是將以往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和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工程三個專業“有機合并”,更好地體現“水暖電”復合型人才培養這個核心。
2.培養方案的制定
(1)培養目標的制定。作為一所民辦本科院校,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就是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轉變人才培養理念,打破原有培養模式的禁錮,適當淡化原有理論體系,構建實用的模塊式體系,重視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為載體的人的全面發展。
經過多次研討確定建筑設備方向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建筑設備(水暖電)施工安裝行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握建筑設備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獲得建筑設備師基本訓練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建筑安裝領域(建筑施工安裝企業、水暖電設備制造安裝企業等)工程一線,從事建筑設備工程施工安裝技術和管理工作;可去相關設計、中高等職業教育等單位從事一般工程設計、職業技術教育等。
(2)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將學生在校學習模擬實際工程現場,把學科體系系統重構成工作過程的系統化,重新排序專業知識的傳授,將適度夠用的理論知識融合進龐大的實際施工過程中,以實現培養應用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有就業和創業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經過反復論證,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列于下表,并將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建筑設備方向)與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中主要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比較。
(3)實踐教學環節比例的增加。在培養方案的制訂過程中,避免了完全由學校主導整個培養質量的評價,更多地參考行業企業的建議,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更加多元化。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多樣性的需求根據應用型人才特點,教學內容應是靈活性、針對性和職業適應性的統一,應根據社會和企業實際工作崗位需要設定,要求學校根據社會、行業發展,針對企業需要更新教學內容。同時,還要保證教學內容的職業適應性,即在針對性基礎上適當拓寬專業面,加強基礎教學內容,使畢業生可以勝任更廣泛的工作崗位(獨立學院)積極主動地預測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自身的人才培養方案,使專業與行業相對應,增強社會競爭力[2]。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建立在大量實踐基礎上的,鼓勵學生積極走向社會。在以往實踐環節基礎上增設了12周的專業認知實習,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實習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對學生的實習地點進行嚴格的甄選,對實習場地規模、實習內容嚴格進行把控,并全程進行過程管理,對實習結果做了具體的要求,讓學生明確實習目的、內容、產學研的結合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2015級學生在專業認知實習結束后,普遍反映最大的收獲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長周期實習中得到實踐的鍛煉,真正融入工程現場,讓能力得到完善和發展。
3.培養模式創新
從上表可以看出,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項目案例式教學新模式,遵循該專業學生職業成長的認知過程,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地重構專業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并在教改試點班實施。根據建筑分類將典型建筑分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業建筑三個類別,將教學內容更好地與市場需求、行業規范標準分類相匹配。以一個個典型建筑水暖電設備工程為對象,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小到大的知識認知規律,圍繞建筑水暖電工程從設計原理、施工安裝、預結算、竣工運行等過程組織教學,并輔以足夠的設計計算、施工組織和預算、現場實習、實驗實測等實踐性教學環節這一全新的培養模式。
以《居住建筑設備工程》為例,通過課堂教學、實驗、參觀及課程設計,學生掌握居住建筑設備工程(水、暖、電系統)施工圖識讀、設計原理、施工安裝技術與組織、專項工程預結算的基本知識,培養從事居住建筑設計、施工的基本能力。
學生接觸的實際案例由簡到繁、由小到大,知識獲得明顯,學習成就感大,自信心不斷增強,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練習,可極大地激發學習興趣,使建筑水暖電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與企業實際要求緊密對接,以滿足建筑行業對此類人才的現實需求。
4.結語
經過兩年的“水暖電”復合型人才培養教學改革試點,2015級學生在新培養模式下取得的效果已非常顯著,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總之,當代大學生的成長需要在實踐中提高認知及綜合能力,才能更快地融入社會職業環境?!八姟睆秃闲腿瞬排囵B不但有助于教學效果的增強,還能充分發揮本校優勢,加強校企結合,為學生提供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使學生真正融入工作現場,為未來就業增加高質砝碼。
參考文獻:
[1]王穎澤.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1(35):120-121.
[2]林艷輝,欒立明.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2,21(1):87-8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