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教學中,作業是英語教學的一個延伸和補充,是現階段衡量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形式。適當的作業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將知識轉換為實際運用的能力。但是傳統的英語作業布置都是以書面作業和口頭作業為主,形式單一,內容單調。作業評價方式也是最為傳統的對的打“√”,錯的打“×”的形式,過于呆板,不僅達不到訓練的目的,反而會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英語作業;作業設計;作業評價
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英語作業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知識鞏固的檢驗,是教師用來檢查教學效果的一種方法。
一、 農村初中英語傳統作業設計和作業評價的不足
大多數農村初中學校的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對英語的理解幾乎是從零開始的,學生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不濃。同時在當前英語新課程改革形勢下,詞匯量大大增加,且課文中所選的話題,對于我們農村學生來說都比較冷僻。而傳統的作業設計,都是根據課堂上所學的內容,以書面作業為主,如抄寫單詞、抄寫句子、背誦課文、考前大量的題海戰術等。作業形式單一、枯燥、乏味,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作業的布置也沒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均采取“一刀切”,全班作業一個模式,成績好的學生“吃不飽”,成績差的學生“吃不了”,導致有的學生抄襲作業甚至不做作業。長此以往,勢必會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導致兩極分化現象,在我們英語這個學科分化現象特別嚴重。
在傳統作業評價中,教師主要采用學生做老師改的形式,基本上是全批全改,如此循環往復,這種傳統評價過程中特點是教師、學生“分工”明確。教師負責批改、學生負責做。但新課程改革下對培養新型人才的需求,明顯地暴露出了傳統作業評價存在較多的弊病,比如師生雙方獲得的信息不準確,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有的學生平時作業做得干凈、整潔、正確率也高,但就是考試成績不理想。學生為了按時讓老師批改只好抄襲,老師也跟著“上當受騙”。從教師批改作業來分析,常用的一般有“√”、“×”、“?”等簡單符號或是“good”等簡單符號肯定。學生打開作業本后,只看對與錯,但對于做錯的地方,根本不看,也不去追究。由此可見,傳統英語作業批改方式,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輕能力;重記憶、輕應用;重結論、輕過程等等多種弊端。這種弊端反映在學生身上,表現為相當數量的學生英語基本功差,作業抄襲現象嚴重,結果影響著學生學習英語的激情;同時也給教師帶來繁重的工作負擔。
二、 改進作業的設計
(一) 作業的設計要有實踐性和應用性
新課程英語教育更加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英語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這就要求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真實語境,并通過生活實際的語言實踐活動,切實提高學生對英語的運用能力。例如,學習了每個單元的dialogue后,學生都要圍繞某一主題開展編對話活動,學生能否把對話編長、編好,跟主題是否貼近生活、來源于生活有很大的關系。
(二) 作業設計要有趣味性和實效性
要使學生樂意主動地完成作業,就要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和興趣愛好,選擇作業必須具有趣味性、生活性,時代性,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如角色扮演,英語手抄報比賽,觀看美劇、演唱英語歌曲等等。在教授九年級學生學習《快樂人外衣》這一課文時,將學生分組,要求他們根據劇本,扮演不同的角色——旁白、皇帝、大臣、銀行家、歌手等。學生們對此非常感興趣,且課下準備得非常充分。對于那些語言基礎非常差的學生,則讓他們說少一點臺詞。這種方式不僅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進來,而且極大地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熱情。
(三) 作業設計要有層次性,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個體的差異
由于初中生在年齡、性格、認知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學生在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特點。對此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注重層次性,不能全班采用同一作業內容,要注重個體差異和面向全體。總的來說筆者認為作業應分三個層次來設計:(1) 面向全班的基礎題,旨在培養綜合語言初步運用能力;(2) 面向學困生的簡單題,旨在增強其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3) 面向優等生的提高題,旨在提高其運用語言的靈活性和創新性。
三、 作業的評價方式的創新
(一) 改變作業的批改符號,暗示錯誤的原因。批改作業不能代寫,對于錯誤的答案教師要進行適當地提示,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簡單的對與錯只能冰冷冷地告訴學生是否正確。很多時候學生并不清楚自己錯在了什么地方,此外由于經常面對“×”,也容易讓學生產生自卑的心理,進而對學習英語失去興趣。英語教師在批改作業時,應該給對的題打“√”,而錯的地方,則用“○”或“\\”等符號表示,并在旁邊打個“?”這樣學生能夠對這些錯誤之處加深印象,并積極主動地尋求正確的答案。
(二) 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性。
我們在評價作業時,也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讓他們兩人互評,或小組互評。有些較復雜的題目,需要適當的討論,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批改。從最基礎開始,如看作業書寫是否整潔、是否認真,格式是否規范。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會“放手”,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評價過程,使學生在參與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反思,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能力。學生在互改作業的過程中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及缺點,而且覺得自己也可以像老師那樣認真地來批改作業了。這樣不但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感情,讓他們體會到批改作業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老師很辛苦;而且也可以培養他們之間協作能力。
雖然農村初中英語傳統作業設計和作業評價中存在較多的不足,相信通過作業的設計要有實踐性和應用性、作業設計要有趣味性和實效性、作業設計要有層次性的設計標準設計作業,以及改變作業的批改符號、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廣大農村中學的學生感到學習英語的趣味,保持學習英語的信心,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
參考文獻:
[1] 張萍.《新英語課程標準》下初中英語作業布置的現狀及改善對策研究[M].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15.
[2] 黃建華,潭理莙.初中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的有效性探究[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4(5).
[3] 溫紫綸.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布置改進策略[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6).
作者簡介:李林,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黃麓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