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 要: “組織與工作設計”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但在以往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內容落后于企業的實踐應用,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升較慢等問題。為了滿足應用能力培養的要求,“組織與工作設計”課程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需要從提升實踐教學的認知、優化教學方法、改革考試方式、完善考評機制、促進實踐教學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 組織與工作設計 實踐教學體系 應用能力 人力資源管理
隨著企業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組織和崗位的設計問題逐漸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和這些問題相關的組織和崗位設計的原則、方法的重要性隨之凸顯。組織和崗位設計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非常關鍵的環節,因此,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掌握扎實的、與時俱進的“組織與工作設計”的專業知識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當前的“組織與工作設計”教學過程中還存在教學內容落后于企業的實踐應用、教師知識更新過慢、不重視實踐教學及實踐教學資源有限等問題。為進一步達到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應用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文章從課堂實踐、實驗室實踐、實習基地實踐和教師進修等方面進行“組織與工作設計”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研究。
一、“組織與工作設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從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很多內容是和組織中的崗位相關的。目前我國高等院校把“組織與工作設計”基本設置為專業核心課程。該門課程是理論性、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首先,在組織與崗位設計中有非常多的方法,這些方法在理論講述的同時,是需要一定的訓練強化的。但是目前一些應用型院校課堂教學主要采用理論教學的模式,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喪失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佳,造成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應用能力導向下的實踐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加快對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對崗位設計的感性認識,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處理企業崗位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其次,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小型、微型、電子商務企業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緊跟時代步伐,及時關注組織和崗位中的新變化,積極參與企業實踐鍛煉,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二、“組織與工作設計”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目標
第一,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組織與工作設計”的實踐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組織與工作設計”的基本理論,更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的意識,激發學生自我提高的欲望。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夠結合理論思考。在“組織與工作設計”教學中,在和學生就課程問題討論時,學生只是知道企業部分崗位的名稱,但是這個崗位做什么工作、什么資格的人能勝任這個崗位、這個崗位的價值是多少,等等,學生因為自身經歷的限制,認為和自己沒有關系,如果學生有實踐的意識,即使是學校的門衛崗位,都可以引起學生對這個崗位更深層次的思考。因此,實踐改革首先要培養實踐的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
第二,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崗位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崗位設計需要理論和實踐能力同時具備的復合人才。不僅有實踐意識,還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實踐,不能只是停留在意識層面,還要創造機會讓學生通過訓練提高專業技能的實務操作能力。在該門課程中,學生理解了訪談法的理論,也知道親自實地訪談很重要,如果沒有課上或者課下真正的訪談訓練,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很難得到真正的提高。
第三,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人力資源是企業的首要資源,在現代企業的競爭中,人才競爭首屈一指。“組織與工作設計”的實踐教學要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通過多種形式實踐教學的開展,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企業現實問題的分析和處理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三維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
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應用能力導向培養出發,基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組織與工作設計”的課堂實踐課時8學時和針對這門課程的實驗實訓2周教學時間的實踐教學內容,構建一套完善的、針對性強的“三維一體”實踐教學體系。
1.“組織與工作設計”課程課堂實踐內容設計
在課堂實踐內容設計中,主要從教學認知設計、教學方法設計、考試方式設計和教學評價設計四個方面展開。首先在教學認知設計中,任課教師要從實踐教學的角度認知課程的性質、特點和地位,在教學大綱的設計上要從教學周數、教學內容等多方面詳細闡述實踐學時內容的教學設計。其次,在教學方法要綜合采用情景模擬、角色轉換、案例分析、管理游戲、翻轉課堂等形式,讓學生動手動腦,融會貫通所學知識。再次,在考試方式的設計上,針對實踐部分可以采用技能模擬操作、案例分析演示等方式,以契合實踐的模式有效考核學生課程實踐內容的掌握程度。最后,在教學評價的設計上以應用能力為導向,建立分等級的實踐課程評價制度,評價項目多元化,實施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體系,確保評價科學合理。
2.“組織與工作設計”課程實驗平臺建設
針對“組織與工作設計”課程,精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分析專業技能實訓系統》采用仿真模擬與案例相結合的形式,從工作分析的準備階段、工作分析的調查階段、工作分析的分析階段、工作分析的結果和工作分析的結果應用五個階段針對“組織與工作設計”課程的工作分析環節進行了仿真演練,讓學生把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手腦結合,提高專業技能,提高實踐水平。通過實驗平臺的建設,讓學生通過模擬的環境有序開展該門課程的計算機模擬操作,即便不能實現企業的實際操作,但是直觀、逼真的模擬訓練能夠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課堂學習效果。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發現,學生比較喜歡通過實際操作領會理論知識,同時模擬操作環境中出現的問題,可以促使學生探究式學習,以一種問題導向的模式啟迪思維。
3.“組織與工作設計”課程綜合實習基地建設
除了課堂和實驗室中能夠進行實踐教學之外,還可以通過和實習基地的聯系,讓學生到企業一線實習,針對課程所學習的方法和技術,結合企業實際進行實踐訓練,學生通過對企業保安崗位的觀察、經理的訪談和員工的調查,能夠更明確“組織與工作設計”課程中所講述的觀察法、訪談法和調查法。在實習基地實習時提出了許多在課堂中沒有發現的問題,能夠更好地實現應用能力培養的目標。
4.建立教師定期實踐的管理體系
在課程實踐教學中,教師作為實踐教學的重要主體部分,要積極參加校企合作的實踐培訓和鍛煉,利用寒暑假時間在企業鍛煉,針對自己講授的課程多學、多看、多做、多練,為實踐教學的高效開展打好基礎。高校中部分青年教師缺乏實踐鍛煉,缺少這樣的資源,學校應當積極與企業開展合作,為教師的鍛煉提供機會和平臺,讓教師的專業技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四、結語
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崗位理念和責任感。通過課堂和課外實踐的結合,增強了學生的調查、分析的能力,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了組織與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同時,教師要不斷更新信息、積極參與企業實踐,促進學生應用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在課堂實際教授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學生有著積極的學習欲望,但是“滿堂灌”式的理論學習對于現在的課程教學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夯實專業課程的實踐學習部分,是契合應用能力培養方向的基本要求,是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有效抓手,應當在今后課程建設中積極推進。
參考文獻:
[1]趙春蕾.應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4(8).
[2]祝新.應用型本科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梧州學院報,2017(4).
[3]李小卉.任務驅動法在工作分析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經濟,2016(10).
[4]郭潔,周秀蘭.職場需求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改革研究—基于河西學院人力資源管理教學的視角[J].經濟研究導刊,2015(11).
[5]黃巧云,劉凡,劉震.高校“教研一體化”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華中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為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6]彭十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構建——以湖南理工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建設為例[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