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物理的教學應當以核心素養為視角,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改變說教式的教學模式,通過科學研究實踐活動的開展,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關鍵詞:初中物理;核心素養;意義;對策
如今,教育改革已經成為了時代教育的焦點。如何改革創新傳統落后的應試教育模式,改變學生被動思維、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現狀,提升學生的各項關鍵技能,是教師教學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物理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影響深遠。而“紙上談兵”式的初中物理學習模式,已經和時代教育的發展格格不入。核心素養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提出,讓教師開始將教學的目光從傳統的應試轉移到培養學生的關鍵技能上來,體現教育的核心價值,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夯實基礎。本文中,筆者立足自身的初中物理教學實踐經驗,探索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對策。
一、 初中物理學生核心素養的構成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基礎課程。物理學知識博大精深,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實踐能力培養等都具有關鍵的作用。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的提出,讓我們清晰地認識到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核心素養應當包含哪些內容。
(一) 掌握科學的知識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知識的積累是其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只有不斷積累知識,夯實學生的知識儲備,才能促進學生不斷成長、成才。因此,無論是傳統意義上的應試教育還是現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夯實學生的知識儲備,都應當是教師教學的核心內容。而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通過不斷地探索、學習,了解相關的物理概念、物理原理和物理規律,并能夠通過理論化的知識,分析自然界的一些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形成科學的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不僅僅要給學生講解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這一點和新課程改革的三維教學目標也是相一致的。如何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以引導,如學生的課前預習、認真聽課、課后復習等就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此外,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積極的引導,培養學生探索、探究物理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積累學習經驗,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 實踐與運用能力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有效地運用,即要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關鍵點還是在于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升,是促進學生取得適應社會未來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二、 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義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關鍵在于要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各項關鍵能力。而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如下積極的意義:
(一) 有利于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
未來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唯考試而論,而是需要考核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為人處世能力等等,而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教師只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考試分數上,忽視學生的其他能力培養。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的教學將不再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唯一目的,而是會通過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由此可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有利于促進學生各項能力提升。
(二) 有利于改革創新初中物理教學
初中物理教學的改革,關鍵點在于改變傳統應試教育現狀,將知識的培養與技能、方法、價值觀等有機結合起來,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而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培養學生適應社會未來發展的各項“關鍵能力”,有利于讓教師將教學的重心由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能力培養上來,為促進初中物理教學的改革奠定基礎。
三、 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探索
(一) 立足核心素養,改變傳統說教式的教學模式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應當改變傳統說教式的教學模式,重視物理的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培養,重視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育。在這樣的教學框架下,物理學中的概念、知識、公式等的講解將會更加簡化,不再會讓學生死記硬背相關的知識,而是通過一些科學的方式,讓學生探索和理解知識。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凝華的相關知識時,如果讓學生死記硬背概念知識,學生將會很難掌握與運用。而如果教師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到凝華現象發生的過程,之后再給學生講解凝華的概念;或者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讓學生理解凝華的知識,這都有利于促進學生運用實踐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物理教師應當改變說教式的物理教學模式。
(二) 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培養學生關鍵能力
開展科學研究與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物理思維、物理能力以及物理科學態度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實際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物理科學研究活動的開展,不斷提升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知和剖析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探索實踐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力與運動”的相關知識時,可以提出問題:如何確定拉力大小?如何平衡摩擦力?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在通過實驗方案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最終得出結論,這樣的教學實踐模式,和傳統的直接背誦答案和結果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也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的教學不應當再采取傳統意義上的說教式、知識灌輸式,而應當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的開展,通過激發學生的物理思維,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提升,為學生今后的物理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湯偉,張靜.基于“5E”探究教學模式下的初中物理教學設計:以“液體的壓強”為例[J].物理教師,2016,37(8):32-35.
[2] 孫宏志,解月光.信息技術應用有效性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2):31-36.
作者簡介:宋光彬,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市第五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