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瑩瑩
摘 要:近年來,新課標下對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不僅在課堂教學的目標中有所提現,在考試中也逐漸展現出來,趨勢明顯。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這種意識,可以從最基礎的讀圖試圖能力入手,逐漸增加實踐環節,鼓勵學生與自然接觸等,也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技能。
關鍵詞:初中地理;實踐能力;讀圖試圖
在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將地理真正地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成為教育工作的重點所在。初中地理學科所涉及的知識點,本來就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然而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應的問題卻很少會主動運用地理知識去解答,這正是地理實踐能力較弱的展現,本文從如下幾個方面探究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一、從讀圖識圖能力入手
關注到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從對學生讀圖、試圖的能力培養入手。地圖是支撐地理學科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趣味讀圖、多媒體教學展示動圖等的配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在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和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開始階段,教師要增加讀圖的趣味性,如在帶領學生讀我國的地圖時,可以帶領他們一起想想,我們國家的地圖就是一只傲立東方的雄雞;兩湖相對就像兩位戴著帽子的紳士等,對于我國地圖進行生動的講解。當然,在生動之余,教師也要逐漸將比例尺、地形、地貌等的基本要素告知學生。除此之外,在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輔助功能,將地圖化靜為動,以一種動態的形式,遇山山起,遇水水流,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讀圖識圖能力的發展。讀圖能力是地理學科需要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也是地理實踐教學的基礎。
二、給學生接近自然的機會
地理學科是一門與自然結合十分緊密的學科,在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親近自然、接觸自然的機會。地理學科教學實際上一直有一個困惑,就是很多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來說要么是抽象的概念、要么是死記硬背下來的概念,缺乏活潑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學生的生活經歷有限,許多內容都只是通過教師的講解才有了印象,這樣的學習,學生與知識點之間始終有層隔閡。在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能夠主動與學生形成互動,以期實現對知識的興趣記憶、理解記憶。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引導學生接近自然,主動融入自然中,為學生創造接觸自然的機會。例如,在學習了地形、土壤的課程之后,學生已經知道我國東北地區是肥沃的黑土地,越往南,地形會有所變化,從平原到梯田等,每個地區都會有一個地區的風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下課之后觀察一下當地的土是什么顏色的,尤其是一些城市學校的孩子,可能從小在家長的管教與守護下,對于泥土已經陌生了很多。教師鼓勵學生去觀察土、觀察四季的變化、觀察行道樹是什么樣子的,這些能夠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接觸地理,將地理學習生活化。
三、增加實踐環節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為學生增加一些實踐的環節。地理學科本來就應當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在教學中增加實踐環節,能夠增加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及關注度,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地理知識奠定基礎。例如,在為學生講解了季風之后,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測量一周的風向,教師可以跟著學生一起去測,與學生產生互動;在學習了行政區域劃分之后,將全國進行片區的劃分,由學生分組介紹不同地區的人們的風土人情與生活習慣,最終評比哪個小組的講解比較生動且貼合事實。在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更為廣泛地關注到學生的成長,為學生創設實踐的環節,能夠極大地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日后進一步學習地理奠定基礎。
四、將地理學科生活化處理
在地理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要實現地理學科的生活化處理。地理學科是一門生活化傾向十分嚴重的學科,在當前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的處理,一方面,要讓學生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地理知識,這一目標看似簡單,但是學生自覺性的形成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如在刮風時想到什么樣的原理,有意識地統計一下每年的白天最短的那天和最長的那天分別是多少個小時。另一方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將生活常識帶入到地理學科中,既能充實教材,又能提高學生對生活中地理的關注,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鼓勵學生實踐,為學生創設實踐的機會與場景,是教師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實現地理教學的生活化,為學生的成長創造啟發式學習的環境,是新時期地理教學發展的方向所在。
參考文獻:
[1]史利杰,徐寶芳.積極開展中學地理實驗與實習教學活動[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8(10):56-57.
[2]張子睿.利用選修課資源營造創造力開發環境.創造創新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9:215.
[3]李通,李巖梅.關于初中地理學生實踐活動的若干意見[J].學科教育,2001,18(10):71-7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