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輝
摘要:小學美術素養是指在小學時期具有較穩定的、基本的繪畫表達能力,還有就是指在美術方面表現出來的學識修養、行文風格、人文情趣等。通過繪畫能調動學生對外界的感官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在新課程改革下,要求小學美術教師不再只是傳授學生基本的美術知識和繪畫技巧,而是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的氣氛,豐富授課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提高其審美能力。教師通過對于美術作品的介紹來提高學生的基礎行為能力,借由美術作品的表達來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從而強化了學生的德育教學培養。
關鍵詞:小學美術;德育滲透;新課改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片面的認為美術教學只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力,但是對于美術教學來說,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也是對于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在小學的教學活動中,美術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表達能力的重要的學科。而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推進加深,小學美術教育全面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包括知識、能力、技術等整合概念,指學生的美術能力、美術積累、美術知識、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認知能力和人文素養等方面的綜合體現。通過美術教學,同時也為培養學生的德育發展。
一、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對于小學教育來說,培養學生的品行道德有著重要的意義,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都在發展過程中,有著良好的接受能力,因此在此階段進行學生的德育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較為深遠,而作為美術教學來說,首先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作為小學生來說,其具有學習興趣,其次與大多數教學學科相比,美術教學存在可視性,就有較為重要的優勢,教師可以全面的將學生的德育教育滲透到美術教學中來說,通過美術教育完成的德育教育學生有著較為重要的接受能力,其接受更加全面,因此對于小學美術進行學生教育來說,不僅關系到學生個體未來的成長,還會間接影響到民族素質的高低,國家文明的發展。
二、小學美術德育教育現狀
在目前的教學活動中,雖然新課改在全面的實施和推進加深,但是對于學校來說,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所以教師對于學生的美術教育關注度較低,同時由于新課改還處在發展階段,所以對于教師來說,普遍認為美術教學非屬學生的必學科目,所以大家在理念上無法重視學生的美術教育,因此使得學生對于美術教學存在一定的誤解性,所以使得目前美術教學實施德育教育不能更好的開展,從而影響了德育教育的發展效果。
三、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措施
1.在欣賞課中滲透德育
欣賞課程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避免出現教師自身一講到底的現象,學生默然無味的現象。本身美術欣賞課對于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情感都有著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美術作品,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教師可以利用繪畫、建筑、刺繡、草編等眾多藝術作品,帶領學生一起欣賞。讓學生能夠通過對這些作品的欣賞,深切感受到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美,建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藝術的良好品格。
2.在繪畫課中滲透德育
繪畫作為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主要部分,教師可以借助美術繪畫課的優勢,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內容。在繪畫課中滲透德育和直接灌輸的教學方式不同,這是用藝術的形式聯系人的情感,讓學生能夠受到優秀美術作品的感染,提升學生對于美丑的辨別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
3.在工藝課中滲透德育
本身工藝制作的種類就非常多,其中包含了折紙、泥塑、布貼、樹葉拼貼畫等多種項目。教師在小學美術工藝制作過程中,可以有效滲透德育,不僅教會學生相關作品的制作原理和方法,還要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熱愛勞動、熱愛集體、熱愛創作的精神。比如在教學《剪紙故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剪紙本身就是一種傳統的工藝,再為學生展示眾多優秀的剪紙作品,并引導學生進行剪紙創作,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能力,剪人物、剪風景、剪特色圖案都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學生的品德,建立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動手創造美好未來的意識和能力。
四、總結
新課改下的美術教學的目標就是在傳授學生的繪畫技巧與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勇于表現自我,開發學生的無限潛能,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小學的美術課堂興趣盎然,學生興致勃勃的主動去學,從而讓他們學會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德育作為一個人基本素質中最重要的內容,教師要注重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滲透,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這也是當下小學美術教師應該關注和探討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陳楠.淺談快樂式美術課堂的有效教學[J].文藝生活,2012,(07).
[2]曹靜.淺談小學美術教學方法[J].美術教育研究,2012,(05):121-122.
[3]易天云.改進小學美術教學方法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3,(0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