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視聽說寫”法是一種融整體性、聯系性、實踐性等原則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法,可以循“整體感知”“理解內化”“練習遷移”“說寫活用”四步予以操作,能極大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視聽說寫 語言建構與運用 核心素養
所謂“視聽說寫”多媒體教學法,是指運用視覺刺激與聽覺刺激相結合的方法,在學生聽懂理解語言材料的基礎上啟動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將一組詞語、語段比照著視聽媒體中的圖像而對應、歸類、整合,溝通左半腦的邏輯思維和右半腦的空間形象思維,加快譯碼、編碼的信息傳遞里程,從而迅速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
一、“視聽說寫”多媒體教學法的實施及原則
1.整體性原則。系統論原理告訴我們,在系統諸要素結構組合優化的情況下,整體的屬性和功能就會優于各要素的屬性和功能的相加之和,故教師實施“視聽說寫”法時,必須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將“宏觀控制”與“微觀激活”統一起來,而不是一個個孤立的圖像、聲音的簡單羅列。如語音教學,首先要求學生聽一段意思完整的話,以掌握言語的語音、語調、節奏等整體結構,在此之上,再進行個別音素的訓練,即通過圖像呈現情景,運用一定的材料在句子中進行教學。這樣從系統出發,就能讓學生聽清、辨別和發出語音組合,使學生整體感悟文句之意,建構語言的各種規律并能自如運用。
2.聯系性原則。“視聽說寫”法避免了在學習語言時將文字與意義、形象相割離的弊端,教師在實施時,要注重創設情境,將視覺感受與聽覺感知相結合,引導學生感知視頻形象,建構語言意義,及時“鏈接”“輻射”,能動“說寫”表達。如此,課堂的言語交際就變成了語言與意義或圖像或聲音直接聯系的交際過程,開辟了信息傳遞的新渠道,發展了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聲音表達(說)和思想表達(寫)的能力。
3.實踐性原則。“視聽說寫”法要反復操練,培養學生的言語習慣,建構說寫技巧。教師要對視聽媒體多次操作,反復演示,在實踐中創設各種情景,引導、誘導、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建立感性認識,掌握語言材料,并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學習規律,督促學生復習鞏固與復現。誠如此,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便得以快速培育。
二、“視聽說寫”多媒體教學法的操作程序
1.整體感知階段。教師適時播放課件,并提出問題予以定向,指導學生在視聽中思考問題,整體感知和理解課文大意,并產生“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口欲言而未能言之貌)心理,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如在指導學生觀看《開天辟地》《林沖棒打洪教頭》等視頻片斷時,可以提示學生不要為故事情節所吸引,而是根據教師的問題定向搜索相關鏡頭予以整理、思考,大體感悟課文內容。
2.理解內化階段。教師適時播放課件,設點質疑,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邊想,而后回答問題,初步聽懂和理解整篇課文的內容。教師要將傳統的聽說活動與多媒體教學中的視聽問說活動結合起來,點撥釋疑,解剖麻雀,努力調動學生“說”的積極性。如教《普羅米修斯盜火》時,可以進一步質疑啟發:普羅米修斯為什么盜火?怎樣盜火?遇到了什么處罰?如何對待這些處罰?體現了什么精神?學生可據此從“回顧(看主要人物事件)、理解(概括各段意義)、討論(評價人物)”三方面“說”,熟悉全文內容,掌握文章要旨。
3.練習遷移階段。教師適時播放課件,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課文,回答與課文有關的深層次的問題,從而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說”者可從四方面“說”:擇要性說,想象性說,條理性說,評論性說;“聽”者也可以相機評價、補充、修正。如教《珍珠鳥》時,可從“誰觀察的最細致、誰朗誦的最出色、哪些字詞句最生動傳神、作者的情感怎樣”四方面導“說”,引領學生思考發言。
4.說寫活用階段。教師適時播放課件,指導學生根據“形象←→語言”互逆的原理,在已獲得的技能基礎上活用語言,創造性地運用自己已掌握的詞匯來表情達意。這樣,“視聽”與“說寫”全面對榫接縫,學生的學習心理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智能也得到很好的開發。如教完《江南春》后,可以讓學生寫一篇作文《春風吹》,若學生無從下手,可以再將歸類過的具體、直觀、集中的視頻和多媒體課件放給學生看:畫面上,緊閉一冬的窗戶打開了,河面綠波蕩漾,河中千帆競發,河堤邊垂柳婆娑起舞,田野里紙鳶扶搖直上……學生再次觀賞后會頓悟其奧秘,寫出來的文章水平高于未看過視頻及課件的班級。同時,學生還對自己及別人的作文進行評議,在互動中提高了見識和寫作水平。
三、“視聽說寫”多媒體教學法的運用效果
1.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視聽說寫”教學,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快速進入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中,特別是一些聲情并茂的視頻音質動聽,畫面形象,學生在“視聽”中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迸發了學習內驅力,并“情動于中而行于言”,在豐富的積累、梳理和整合中,逐步掌握了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律,形成個體的言語經驗。
2.培養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視聽說寫”法廣泛使用聲、光、電等現代信息技術,把語言和形象結合起來,使學生同時見其形,聽其聲,因而語言和形象同作用于學生頭腦,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互相推動,充分啟動了人的整體身心系統的機能,減少了語言表述與客觀事物建立聯系的中間環節,培養了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同時,教師的導“視聽”導“說寫”的質疑題,又引導了學生在觀畫賞畫中深入分析問題,啟發學生進行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等,從而全面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