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樂 方剛
【摘 要】針對校內實踐類課程設計采用項目式教學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種基于產教融合的項目制校內實踐課程設置方案。該方案是以設計實現真實產品為導向,以產品設計促進教學為目的,以設置項目制實踐課程為載體,通過校內實踐教學途徑,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設置該類實踐課程可以拓寬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實踐平臺。
【關鍵詞】項目制;實踐教學;課程改革;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 G71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4-0055-002
0 引言
項目式教學環節主要包括課堂項目式教學和課外項目式實踐兩種形式;作為課外項目式實踐形式來說,其是很多工科應用背景很強的工程技術大學早期校外實踐的教學環節之一,可以說是很成熟、很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然而,對于普通的地方綜合性本科高?;蚋呗氼惣夹g院校來說,要想把大量的學生分派到相應的、對口的企事業單位進行項目式實習實踐是非常困難的。近年來,為了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術實踐能力,很多普通本科和高職高專類院校都提倡開展課堂項目式教學來促進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培養;如文獻[1]針對職業技術大學計算機教學實踐,提出“四步教學法”對項目教學法進行改進和優化;文獻[2]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實訓基地、網絡課程系統等四個方面構建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文獻[3]探討了在《計算機網絡》課程項目教學實踐中要遵循的四個階段;文獻[4]探討了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文獻[5]提出了基于人才需求的項目化教學的教學模式;文獻[6]分析了項目教學法的內涵、特點,探討了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實施過程及實施時應注意的問題;文獻[7]探討了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實踐活動中的應用;文獻[8]探討了項目教學法設計準則和計算機類課程的項目設計,分析了教師在項目化教學中的角色轉換以及項目教學中需注意的問題等;文獻[9]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探討了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文獻[10]在高職《數據庫原理與SQL語言》課程教學中探討了項目教學法。雖然課堂項目式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體驗項目開發各個階段的感受,可以通過具體的案例來驅動學生動手做,但在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講授還是占主導地位,由于教師采用案例教學,備課導向是傳授專業技能知識點,而不是設計出真實的產品;另外,授課教師大多沒有實際的市場工作經歷,在項目設計上具有局限性,缺乏靈活性,影響學生創造性發展。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產教融合的項目制校內實踐課程設置方案。該方案是以設計實現真實產品為導向,以產品設計促進教學為目的,以設置項目制實踐課程為載體,通過校內實踐教學途徑,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
1 項目式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綜合性本科高校,其正處于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了加快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步伐,加強教學實踐環節,拓寬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途徑,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了“獨立實驗課”,即校內實踐類課程設計;雖然,大部授課教師都采取了項目式教學方法,增強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達到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的;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1 教學以傳授專業知識點為導向
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了項目式教學方法,通常是通過設計具體的案例來講解或訓練教學大綱規定的專業知識點,也就是說教學導向是傳授專業知識點;作為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說,這種導向是非常正確的,教學目的是非常明確,并且沒什么可挑剔的;然而,對于應用技術大學來說,專業教學應該是以學生開發設計真實產品為導向,通過實際應用需求的設計開發來促進教學,明確教學目的,提升教學質量,即產教融合。
1.2 項目式案例具有局限性
由于目前的教學導向是傳授專業知識點,在項目式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設計的案例大多來自個人的思考或網絡搜索,案例的實現目標是以理解或訓練某個或部分知識點而制定,偏離了現實應用需求;加之,授課教師本人缺少或沒有實際市場工作經驗,案例目標不是在行業背景下以實現具體的應用而制定;所以,案例設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靈活性,這樣的教學模式可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創造性發展。
1.3 深度指導學生覆蓋有限
目前,校內實踐類課程設計通常是安排一個授課教師,以自然班級為單位,集中指導學生20至30學時,學分為1至2。自然班的人數通常為50人左右,每個學時為45分鐘;很顯然,在集中指導過程中師生比(1:50)較高,短時間內,教師是無法響應學生的所有請求,也就是說教師是沒辦法深度指導學生,且全覆蓋是不可能的,只能解決部分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2 基于產教融合的項目制校內實踐課程設置方案
下面以我校轉型發展試點專業軟件工程為例,探討基于產教融合的項目制校內實踐課程設置方案。
2.1 項目制校內實踐課程設置環境
設置項目制校內實踐課程主要需要兩個環境:一是,需要有產教融合的大環境,即教學是以開發設計真實軟件產品為導向,通過實際應用來促進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二是,需要有“嵌入式”課程體系的小環境,即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中心,以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為基礎,軟件開發技術課程可裁剪,適應社會軟件行業對人才培養質量、規格、成本、持續性和可靠性等嚴格要求的專用課程體系。
2.2 項目制校內實踐課程設置方案
(1)課程屬性
項目制校內實踐課程的課程類別是實踐課,所屬課程體系模塊為專業必修課,其學分1-1.5,學時20-30。
(2)開課方式
小班開課,即一個授課教師只能指導5-10名學生,集中講授與分散指導相結合,集中講授學時占總學時的三分之一,必須是間隔集中講授,明確時間和地點接受管理部門的督導教學;分散指導無需監督考核。
(3)課程性質與課程設計
①課程定位與作用
課程定位:軟件工程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實踐課)。
課程作用:培養學生開發軟件的綜合能力,即畢業后能夠獨立或協同從事軟件開發工作。
②課程位置
先續基礎課程: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C/C++/Java語言、數據結構、操作系統、數據庫、計算機網絡等)和軟件工程專業核心課程(軟件工程、軟件體系結構等)。
后續實踐環節: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
③課程設計基本理念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夠編碼實現真實的產品,最終具備獨立開發應用軟件的能力。
④課程設計思路
以實現真實軟件產品為目標,以2-3名學生為項目組,擬定具體應用項目案例,要求學生開發出實際的軟件產品,并逐步完善用戶功能需求。讓學生體驗項目開發的全過程,并培養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為今后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4)課程目標
①總目標
以現實生活的具體應用為項目案例,要求學生開發出真實的產品。
②具體目標
知識目標是理解軟件開發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軟件開發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標是能夠獨立開發實用軟件。
素質目標是培養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5)課程內容與要求
課程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具體的應用需求,完成實際應用軟件開發。
課程要求:必須開發出真實的產品。
(6)課程實施
①教師基本要求
講授教師必須具有軟件行業的工作經歷,或者從事過軟件開發,或者是軟件行業的工程師。
②考核方式
項目答辯:包括演示軟件產品和代碼質疑。
評委構成:由3-5名具有軟件行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或者從事過軟件開發的教師,或者是軟件行業的工程師組成,不包括學生本人的指導老師。
③成績評定
課程總成績由平時考核、產品功能、代碼質疑和文檔撰寫四部分構成,其具體所占的比例如下:課程總成績=平時考核10%+產品功能60%+代碼質疑20%+文檔撰寫10%。
3 結語
設置基于產教融合的項目制校內實踐課程,除了可以避免現有校內實踐類課程存在的不足以外,還可以解決以下問題:一是,校外項目式實踐基地不足的困難;二是,減少學生校外實踐經費開支;三是,減少校企合作成本。當然,這種課程設置也存在不足,小班教學增加了教學經費的投入;但從學生受益角度來看,這種增加教學經費投入是很值得的,特別是擴大深度指導學生覆蓋面,加強了應用型人才培養,對促進產教融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婷.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04):89-90+93.
[2]唐永明.基于技能培養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J].電子世界,2017(23):92+94.
[3]劉彬.基于項目教學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法[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34):112-113.
[4]趙鵬璋.項目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7(14):51.
[5]鄭永愛,陳晨.基于IT人才需求的軟件工程課程的項目化教學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31):167-169.
[6]劉珂.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 2017,4(44):201-202.
[7]馬選寶.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實踐活動中的應用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7(17):77-78.
[8]丁永勝,張水勝.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計算機類課程的項目教學法[J].高師理科學刊,2017,37(07):78- 81.
[9]申永祥.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實施探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21):146-148.
[10]龔靜.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數據庫原理與SQL語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7(20):210-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