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衍杰 韓志國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認知功能的作用。
方法 80例老年冠心病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治療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采取七氟醚靜吸復合麻醉, 觀察組采取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比較兩組患者麻醉效果、術前和術后4 d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評分、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情況及術前、縫皮過程和術后第1天血漿星形膠質源性蛋白(S100β)水平。結果 觀察組患者顯效31例, 有效8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7.50%;對照組患者顯效21例, 有效9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75.0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 兩組血漿S100β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縫皮過程和術后第
1天觀察組血漿S100β水平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 兩組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4 d, 觀察組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有8例患者發生功能障礙, 發生率為20.00%;觀察組僅有2例患者發生功能障礙, 發生率為5.00%。觀察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認知功能的作用存在差異, 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血漿S100β水平波動幅度更低, 提示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可更好恢復術后認知功能, 減輕對認知功能的不良影響。
【關鍵詞】 不同麻醉方法;老年冠心病;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認知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0.062
本研究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80例老年冠心病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治療患者分組, 比較了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認知功能的作用,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80例老年冠心病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治療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觀察組男26例, 女14例;年齡63~79歲, 平均年齡(67.21±4.77)歲。對照組男25例, 女15例;年齡62~79歲, 平均年齡(67.78±4.7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30 min給予1 mg/kg哌替啶和
0.3 g東莨菪堿肌內注射, 持續吸氧, 入室監測血氧飽和度、心率和有創動脈血壓等[1]。麻醉誘導:咪唑安定0.02~0.04 mg/kg、
依托咪酯0.25 mg/kg、芬太尼10~15 μg/kg、順式阿曲庫銨
0.2 mg/kg。氣管插管后連接麻醉機進行機械通氣。麻醉誘導后給予右側頸內靜脈穿刺置管, 對中心靜脈壓進行監測。持續泵入0.5~1.0 μg/(kg·min)硝酸甘油, 以擴張冠狀動脈, 降低血壓。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取七氟醚靜吸復合麻醉, 吸入七氟醚濃度1%~2%;觀察組采取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 給予丙泊酚2~5 mg/(kg·h)靜脈輸注維持麻醉, 間斷給予芬太尼30~40 μg/kg, 咪達唑侖2~3 mg/次。術中根據血壓、心率等情況給予對癥處理。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麻醉效果, 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麻醉平穩, 無躁動, 無疼痛, 術后無意識障礙;有效:麻醉較好, 輕微疼痛和躁動, 術后輕度意識障礙;無效:不滿足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比較術前和術后4 d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評分、認知功能障礙發生情況及術前、縫皮過程和術后第1天血漿S100β水平。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顯效31例, 有效8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7.50%;對照組患者顯效21例, 有效9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75.0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術前、縫皮過程和術后第1天血漿S100β水平比較 術前, 對照組血漿S100β水平為(0.38±0.06)μg/L, 觀察組為(0.38±0.05)μg/L;縫皮過程, 對照組血漿S100β水平為(0.98±0.22)μg/L, 觀察組為(0.81±0.25)μg/L;術后第1天, 對照組血漿S100β水平為(0.56±0.12)μg/L, 觀察組為(0.45± 0.10)μg/L。術前兩組血漿S100β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縫皮過程和術后第1天觀察組血漿S100β水平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術前及術后4 d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評分比較
術前, 對照組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評分為(28.40±3.51)分, 觀察組為(28.42±3.57)分;術后4 d, 對照組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評分為(26.56±0.12)分, 觀察組為(27.67±1.34)分。術前, 兩組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4 d, 觀察組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4 兩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有8例患者發生功能障礙, 發生率為20.00%;觀察組僅有2例患者發生功能障礙, 發生率為5.00%。觀察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認知功能障礙可采用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進行準確評估[3]。血漿S100β為一種酸性鈣結合蛋白, 是反映腦損傷程度的敏感指標, 和腦損傷水平呈正相關[4]。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可減少腦組織對葡萄糖利用率, 降低大腦糖代謝, 且丙泊酚可維持腦干對CO2的反應, 發揮腦血管自動調節作用, 可更好保持腦血供和氧耗平衡[5-8]。研究顯示, 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可有效減輕腦損傷, 發揮持續神經保護作用, 有利于腦保護和減輕術后認知障礙發生, 其術后血漿S100β更低, 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分值更高[9]。本次研究中, 對照組采取七氟醚靜吸復合麻醉, 觀察組采取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顯效31例, 有效8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7.50%;對照組患者顯效21例, 有效9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75.0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 兩組血漿S100β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縫皮過程和術后第1天, 觀察組血漿S100β水平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 兩組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4 d, 觀察組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有8例患者發生功能障礙, 發生率為20.00%;觀察組僅有2例患者發生功能障礙, 發生率為5.00%。觀察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認知功能的作用存在差異, 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血漿S100β水平波動幅度更低, 表明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可更好恢復術后認知功能, 減輕對認知功能的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 李俊, 王譽霖.高齡患者冠狀動脈旁路手術的臨床分析.醫學信息, 2015, 28(47):253.
[2] 羅明堯, 常謙, 于存濤, 等.“一站式”行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聯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臨床經驗.中國循環雜志, 2017, 32(6):556-559.
[3] 袁源, 姜兆磊, 尹航, 等.合并房顫者的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同期心外膜射頻消融治療.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5, 31(10):590-593.
[4] 張慧, 張濤元, 王淼, 等.右美托咪定對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中心肌氧供需平衡的影響.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7, 15(2):86-91.
[5] 陳靜, 陳磊, 蔡巧穎, 等.依托咪酯、丙泊酚持續靜脈輸注對非體外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血流動力學與應激狀態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7, 37(3):678-680.
[6] 李俊明, 梁榮畢. 體外循環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術后認知功能的短期影響. 醫學信息, 2014(5):132-133.
[7] 戰瓏, 韓建閣, 翟文倩, 等. 不同麻醉方案對術后認知功能及S100β蛋白的影響.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 2015(4):398- 401.
[8] 姜崇發. 三種不同麻醉方案對冠脈旁路移植術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22):43.
[9] 周麗娜, 張先超, 金楠. 不同濃度丙泊酚靶控輸注對冠脈旁路移植術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7(5): 329-331.
[收稿日期: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