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春均
【摘要】 目的 探討生長抑素、垂體后葉素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 84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聯合組, 各42例。對照組采用生長抑素進行治療, 聯合組采用生長抑素聯合垂體后葉素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上消化道出血停止時間、住院接受治療時間;干預前后患者血紅蛋白水平及生存質量中生理、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評分;治療安全性。
結果 聯合組患者總有效率92.8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 兩組血紅蛋白水平及生存質量中生理、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聯合組血紅蛋白水平及生存質量中生理、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上消化道出血停止時間、住院接受治療時間分別為(3.61±0.59)、(5.41±1.57)d, 均短于對照組的(4.62±1.21)、(7.51±1.62)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9.52%與聯合組的11.9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生長抑素聯合垂體后葉素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效果優于單一生長抑素治療, 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 縮短止血時間, 促進血紅蛋白恢復, 改善生活質量, 安全性高, 無嚴重不良反應, 值得推廣。
【關鍵詞】 生長抑素;垂體后葉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0.071
肝硬化患者因門脈高壓, 可引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并導致胃黏膜發生變化, 在門靜脈壓持續升高的情況下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并出現嘔吐和黑便等癥狀, 若大出血甚至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對患者生命造成嚴重威脅[1]。本研究分析了生長抑素、垂體后葉素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效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84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聯合組, 各42例。聯合組男29例, 女13例;年齡41~75歲,
平均年齡(56.24±12.71)歲。對照組男28例, 女14例;年齡43~76歲, 平均年齡(56.34±12.8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生長抑素進行治療, 給予100 μg生長抑素針靜脈推注, 后給予25~50 μg/h進行靜脈滴注。在上消化道出血停止后12~24 h繼續用藥2~3 d, 預防出血。聯合組采用生長抑素及垂體后葉素治療。其中生長抑素用法和對照組相同, 而垂體后葉素劑量為0.2~0.3 U/min, 持續靜脈泵入, 根據患者情況調節滴速。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療效果;上消化道出血停止時間、住院接受治療時間;干預前后患者血紅蛋白水平及生存質量中生理、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評分(各項生存質量評分滿分100分, 得分越高則生存質量越高);治療安全性。療效評定標準[2]:顯效:上消化道出血停止, 血紅蛋白恢復正常水平;有效:上消化道出血減少, 血紅蛋白趨于平穩;無效:出血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聯合組患者顯效28例、有效11例、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2.86%;對照組患者顯效18例、有效12例、無效12例, 總有效率為71.43%;聯合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干預前后血紅蛋白水平及生存質量中生理、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評分比較 干預前, 聯合組血紅蛋白水平及生存質量中生理、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評分分別為(31.13±
0.25)g/L、(45.17±5.72)分、(56.95±4.13)分、(61.91±10.71)分,
與對照組的(31.01±0.21)g/L、(45.95±5.16)分、(56.75±
4.91)分、(61.85±10.16)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聯合組血紅蛋白水平及生存質量中生理、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評分分別為(47.24±0.32)g/L、(84.12±13.11)分、
(86.90±14.56)分、(95.12±18.22)分, 均優于對照組的(35.35±
0.69)g/L、(63.22±9.65)分、(72.1±10.98)分、(80.47±13.11)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上消化道出血停止時間、住院接受治療時間比較
聯合組上消化道出血停止時間、住院接受治療時間分別為(3.61±0.59)、(5.41±1.57)d, 均短于對照組的(4.62±1.21)、(7.51±1.62)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4 兩組安全性比較 對照組治療過程出現惡心1例、心悸1例、血壓升高1例、腹瀉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52%
(4/42);聯合組治療過程出現惡心1例、心悸1例、腹痛1例、血壓升高1例、腹瀉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90%(5/4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多采用生長抑素、垂體后葉素。其中, 垂體后葉素是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藥物, 其可促進脾動脈、腸系膜動脈、其他毛細血管前括約肌收縮, 降低門脈靜壓, 減少門靜脈血流量, 發揮止血作
用[3]。生長抑素為人工合成環狀十四氨基酸肽, 可對胃腸肽類分泌進行抑制, 并抑制生長激素釋放, 促進門靜脈高壓降低和內臟血管收縮, 減少內臟血流[4]。另外, 生長抑素還可對胰高血糖素和胃蛋白酶進行抑制, 從而抑制胃酸分泌, 改善胃腸道黏膜循環, 加速損傷黏膜修復和血管收縮[5-10]。本研究中, 對照組用生長抑素進行治療, 聯合組用生長抑素、垂體后葉素治療。結果顯示, 聯合組患者總有效率92.8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 兩組血紅蛋白水平及生存質量中生理、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聯合組血紅蛋白水平及生存質量中生理、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上消化道出血停止時間、住院接受治療時間分別為(3.61±0.59)、(5.41±1.57)d, 均短于對照組的(4.62±1.21)、(7.51±1.62)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9.52%與聯合組的11.9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生長抑素聯合垂體后葉素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效果優于單一生長抑素治療, 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 縮短止血時間, 促進血紅蛋白恢復, 改善生活質量, 安全性高, 無嚴重不良反應,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茜.生長抑素治療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張靜脈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6, 21(4):557-559.
[2] 徐勇, 馮繼紅.生長抑素聯合小劑量垂體后葉素治療乙肝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觀察.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2015, 26(2):116-117.
[3] 曾軍杰, 郭志松.生長抑素與垂體后葉素分別聯合泮托拉唑治療肝硬化并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對照研究.臨床醫學, 2015, 35(10):1-3.
[4] 李靜, 王蕾.探討普萘洛爾聯合垂體后葉素治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療效.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4):19, 35.
[5] 王建勇.生長抑素治療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張靜脈出血的療效研究.智慧健康, 2017, 3(9):75-77.
[6] 饒坤, 劉毅, 丁翔迪, 等.生長抑素14肽、垂體后葉素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療效對比分析.醫藥前沿, 2017, 7(11):109-110.
[7] 梁曉銘, 林華強, 劉岡峰, 等. 垂體后葉素與生長抑素聯用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分析. 醫藥前沿, 2015, 5(19):48-49.
[8] 張計平. 生長抑素治療肝硬化致上消化道出血臨床分析. 求醫問藥(學術版), 2012, 10(A11):1008-1009.
[9] 薛紅, 凌勇武, 施旦華. 生長抑素聯合垂體后葉素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61例效果觀察. 交通醫學, 2016, 30(4):328-329.
[10] 趙美偉. 生長抑素聯合泮托拉唑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32例臨床分析. 吉林醫學, 2014, 30(15):3260.
[收稿日期: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