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村地區的勞動力也開始逐步的轉移,農村青壯年到外地打工的情況越來越多,導致很多孩子都交由親戚及老人代為撫養,使得“留守兒童”這一群體得以出現。在現階段,留守兒童也成了各個地區基礎教育當中的一大盲點,引發了較多的教育問題,比如厭學、輟學,嚴重的還會失學、犯罪等。因此,本文將對其當前的現狀加以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點教育策略,希望可以對教育工作的開展產生積極意義。
關鍵詞:留守兒童;現狀;教育策略
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在生活、學習等方面嚴重缺乏照顧、行為上也缺少他人的有效管束,長時間之后,就會對生活及學習降低自信,使學業成績差、不良行為較多、厭學情緒嚴重等問題得以發展。因此,針對于這一現象,無論是社會、家庭,還是學校都應加以足夠的重視,并要針對其當前的現狀,制定出相關的教育策略,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發揮教育作用,并對其健康成長及正面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一、 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
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父母由于長期在外打工,并沒有多余的時間、精力、條件等自己照顧孩子,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由年老的外祖父母、祖父母等代由照看,也有小部分的孩子是由親戚、鄰居等照顧的。
由于諸多方面的原因,這些代為照看的監管人大部分都難以兼顧到留守兒童的教育情況,還有的壓根抱有著一種不管不顧的態度,導致學生在學習及行為上嚴重缺乏管束力,使其逐漸放棄自己。另外,由于留守兒童長期得不到父母的約束及陪伴,缺少一個較好的生活及學習環境,在學校中的學業成績普遍偏低,以導致其逐步形成消極心態,出現逃課、逃學等諸多不良現象,對其學習、成長及發展等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二、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策略探究
(一) 完善家教環境,強化育人水平
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父母由于長期在外打工,大多數的都會交由祖父母,或者其他的一些親屬代為照顧,被人們稱之為“隔代教育”。但是由于“臨時監管人”在教育程度上存在著一定的限制,并要參與到生產勞動當中,實在是沒有多余的時間及精力管束留守兒童的行為及學習,不是放任自流,就是過度溺愛,只是照顧其吃飽穿暖即可,對其的發展及成長往往抱有著一個忽視的態度。這一現狀,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非常大的難度。
首先,學校應以學期為單位,定期的展開家長或者監管人會議,對留守兒童在校期間的一些行為表現、學習情況等進行反饋及交流,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針對性意見及建議等。同時,也應通過講座的形式來對監護人們開展培訓,為其傳授一些教育方法、教育方式等。其次,學校也應與其家長保持著一個密切的聯系,獲取其的幫助及支持。要求父母定期的以書信、電話等方式加以情感方面的溝通及交流等,并對其的微小進步進行鼓勵,同時,也可以為其寄一些書籍、小禮物等,使其可以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在節假日時,也應建議家長們與子女回家團圓,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所在。
(二) 增強社會聯系,關注留守兒童
對于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教育工作,僅僅依賴于學校這一方面是不夠的,因此,也應獲取到社會的共同關注、積極配合等,并要對其建立一套完善的監護及教育體系。
第一,應嚴格的強化對于游戲廳、網吧、歌廳等娛樂場所的監管力度,杜絕學生的進入。第二,也應有目的、有意識地增強政策所具有的指導作用,保障留守兒童這一群體在社會當中不會受到任何的歧視、偏見等。同時,也應保證其順利地完成九年制的義務教育,享受公正、平等的教育權利及資源。第三,也應有效地加強農村地區的文化建設,為留守兒童這一群體構建一個較好的社會風氣及文化氛圍,從而使其在這一環境條件下受到積極的感染及熏陶,對其的健康發展產生正面影響。對留守兒童所實施的教育工作,往往是一項艱巨且現實的系統性工程,所以,社會一定要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學校教育的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撐,以為其的健康成長產生正面的意義。
(三) 發揮主導作用,加強教育管理
學校是為留守兒童這一群體實施教育的主要陣地,因此,在這一過程當中,一定要將自身的主導作用有效的突顯出來,并要擔負起自身的責任,加強對其的教育管理,保障留守兒童得到更加優質、健康的教育。
首先,教師作為學生校園生活中接觸最為密切的一個群體,一定要對留守兒童多多的加以關心,無論是在思想變化、學習,還是生活上,都要對其加以情感方面的投入,以通過感情來對其進行感化,彌補其在家庭當中的缺失。其次,學校也應對留守兒童構建一個專項檔案,其中包含了父母工作的地址、聯系方式、家庭現狀、學生臨時監管人的電話等等。同時,也可以開通親情熱線,強化家長、學生以及教師間的交流及聯系。最后,學校也應最大化地發揮出自身的組織作用,多多的開展一些課外活動、主題班會、實踐活動、義務勞動等,使留守兒童可以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來自于集體的溫暖,從而有效地強化其的自信心及合作精神,減輕其心理負擔,使其獲得更加快樂、健康的成長,為將來的發展創建基礎條件。
綜上所述,從當前的社會現狀上看,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成長及發展情況已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性關注,只有在全社會的一起努力下,對其加以有效的關愛,才能夠使其感受到更多的溫暖,以獲取到更加正面、全面的發展。學校在這一過程中,也應擔負起自身的相應責任,并通過多種途徑及方法,來使其情緒健康、行為協調、意志健全等,以在將來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段會杰.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因素分析與優化[N].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34(09):80-81.
[2]屈銀燕.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及其成因分析[J].河南科技,2014(04):265.
[3]任玉梅.用愛心播撒陽光——淺談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和學校應對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03):9.
作者簡介:
楊淑英,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回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