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杰
[摘 要]我國政府多次強調農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的重要作用,恰當解決“三農”問題成為非常重要的工作。文章基于闡述農村財務管理理論內容的條件下,認為農村財務管理存在財務不公開、財務人員執業水平不高、缺少有效的審計和監督等問題。為進一步改善并解決上述問題,提出加強村級財務管理、推行財務公開、提升財務人員從業水平等對策,以期為做好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提供一定重要借鑒和指導。
[關鍵詞]農村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創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2.140
1 引 言
本文以農村財務管理的內涵及理論為研究視角,綜合分析農村財務管理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提出針對性的管理措施,以期為改善農村財務管理效果提供重要借鑒和參考。
2 農村財務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1 財務不公開
村級財務公開是基層村務公開的重要表現,就是把農村財務放在陽光或大眾監督環境下,真正意義上發揮拒絕腐敗的效果。目前,我國多數農村財務公開、民主理財僅是一種形式。
2.2 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農村財務內部控制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現在民主管理不足、財務管理者任免隨意性較強等。農村財務管理中若發生資金嚴重違規、缺少嚴格的審批等,通常所有支出均根據村干部要求執行,不存在民主審批制度。[1]加之,農村財務人員任免隨意性大,多數財務人員不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但財務工作必須細致、用心,這些人員會導致財務職能無法履行到位。同時,部分農村地區并未制定完善的財務開支審批制度,也缺乏明確的內部控制制度,導致農村財務嚴重失真、財務混亂的情況。
2.3 農民民主意識淡薄
多數農村地區農民家庭意識非常強烈,這與農村個體經營模式存在必然的聯系,但這種情況導致農民集體意識淡薄,出現多數村民不知情、不監督的情況。上述情況是民主意識喪失的表現,使得農村財務民主管理化猶如虛設。
2.4 資金利用率不高
缺乏明確的領導核心,導致村級財務管理上演繹村支書、村委會主任相互博弈的情況,而村民代表大會的監督并未發揮相應的功能,導致農村財務陷入大事爭管、小事人人不管的情況。支農資金由中央政府依據項目層次下撥,這種情況導致資金比較分散,難以達到整合的效果。層層下撥的資金在各環節管理成本增加,嚴重損耗資金,這也無法避免中間環節各部門干部存在道德風險,導致真正意義上村級資金減少的情況。[2]
2.5 財務人員業務水平不高
農村財務人員主要負責記錄集體財產使用及分配情況,他們作為集體財產的守護者,也是村干部行為的監督者。因此,財務人員應由村民選舉產生,這些人才能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
3 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創新方法
為確保農村財務管理趨于規范化、透明化的特點,必須借助制度創新確保財務管理和公開的效果。此時,各級部門應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新農村的高度,充分認識到做好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促進農村財務管理向著規范化、制度化角度發展。
3.1 明確農村集體資產的性質
農村集體經濟資產具有共有性的特點,其決定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不能單一采用國有資產或企業的管理措施實施管理。想要更好地開展集體資產管理工作,必須明確集體資產、各種集體經濟組織資產間的界限,開展清產核資工作,主動清理鄉村債務,確定集體資產的歸屬,認真登記并呈現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數量等信息。
3.2 創新農村財務管理制度
想要做好農村的基礎工作,必須堅持進行體制創新,通過建立充滿活力、效率高的體制,以促進城鄉之間的經濟協調發展。對農村財務管理制度進行創新,根據各地實際發展情況,分層次進行,主要從以下方面實施:①完善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重點做好民主管理和財務公開、債權管理、財務開支審批等制度的建設,尤其要快速建設農村干部任期和離任審計制度,充分運用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電子信息技術等方式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3]嚴格遵循會計核算流程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推行財務公開,并接受縣級、鄉級和農村管理部門及廣大群眾的監督。②認真執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各級村組織必須嚴格執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根據會計核算主體獨立設賬,從而杜絕集體財政被個人侵吞的現象。對財務管理制度執行制度進行公開和上報,從而預防制度流于形式的情況。③創新集體財務管理方式。
3.3 提升農村財務人員的從業水平
必須加強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要通過引進、委培等方法全面提升農村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和道德水平。依據農業部發布的文件,村組織應落實會計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完善會計人員使用制度等,提升農村財政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①恰當引進一些剛畢業的支農大學生,雖然這些大學生實踐經驗欠缺,但其具有豐富的會計基礎理論知識,一旦接觸會計實務工作便可快速上崗。大學生還可對農村會計人員發揮傳、幫、帶的效果,進一步提升現有會計人員的從業水平。②通過派出委培等方法對原有村級會計人員展開培訓工作,讓他們集中時間學習并理解會計相關知識,全面提升他們的會計從業水平。同時,還應時常對農村會計實施思想政治宣傳活動,并結合上級補助等激勵方法,讓其充分了解農村會計工作的使命感,從而達到穩定農村會計隊伍的效果。
3.4 加強審計監督工作
想要保障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必須創建完善的農村集體財務審計監督制度。財務審計監督的內容主要包含集體資產使用情況、財務收支、集體債權債務等。推行農村會計委托代理等會計專業服務的地區,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由縣級或市級農業部門進行組織。各級農業部門應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引導下,與紀檢監察、司法等部門合力配合,有效解決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審計中揭露出來的問題必須及時通報,有關職權部門應責令落實整改工作或依法進行查處,達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只有把制度創新、審計監督、法律制裁相互結合,才能保障農村財務管理向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3.5 推行財務公開
財務公開作為村務工作公開的關鍵,村組織應接受各級農業部門對財務工作者的指導和監督,推動村級財務公開工作。首先,各集體經濟組織必須成立民主理財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理財會議,制定相應的理財方法,達到依法理財、科學理財的效果。對公開會議中群眾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必須及時進行解答,真正意義上發揮民主理財小組的作用。其次,使用健全的財務公開制度,全面執行財務公開,合理規范財務公開的內容、程序及方法,公開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并組織對農村財務工作進行檢查和監督,以達到財務公開的效果。最后,認真總結并交流各地開展農村財務公開和民主理財的方法,進行進一步推廣,達到典型的示范效果。
4 結 論
“三農”問題是國家政府和人們群眾重點關注的內容,農村財務管理則是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保障農村財務穩定的基礎。本文研究以農村財務管理理論為研究依據,綜合分析農村財務管理中資金利用率不高、財務不公開等問題,提出一系列創新財務管理制度的方法,進而達到完善農村財務管理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任春英.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之策[J].農業經濟,2016,17(4):62-64.
[2]劉加盛.委托代理制理論在農村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農業會計,2015,14(3):6-7.
[3]于海穎.我國村級財務制度運行存在問題與優化思路[J].農業經濟,2014,25(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