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達
摘要:本文重點分析了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相關問題。根據現階段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發展情況,對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原則進行了研究。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知。目前我國刑法保護的基本原則重點考慮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并且充分考慮了當前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的特征,因此具有適用性。
關鍵詞:知識產權 刑法保護 基本原則
前言
知識經濟已經成為推動社會與經濟進步發展的重點,在現階段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識產權是保護知識經濟的核心,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初步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其中刑法成為知識產權保護的核心,能夠有效打擊危害知識產權的現象,因此應該得到相關人員的重視。
一、及時性原則
1.及時性原則的內涵。及時性原則是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基礎,這是因為刑事立法的關鍵,就是要判斷事件是否具有社會危害性,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已經發生變化,就需要從一個新的角度對事件的內容進行評估,這就要求刑事立法就能圍繞相關事件快速的做出反應,這樣才能彰顯法律的公平正義。
目前,我國社會已經進入到“互聯網+”的時代,在這個大背景下,知識經濟得到了新的發展契機,與傳統環境相比,“互聯網+”下的知識產權不再單純的依托于物質載體,并且其傳播速度得到了進一步加快,人們在享受知識產權成果同時,網絡技術也會導致知識產權犯罪的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化。在這種情況下,刑法保護就必須要具有及時性的原則,能夠快速的審視任何危害知識產權的事件,這樣才能更好的維護各方利益。
2.及時性原則的貫徹思路。從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及時性原則來看,及時性原則的要點,就是要確保相關單位能在短時間內辨別各種危害知識經濟的事件,并及時的采取相關的懲處辦法。根據這一點,在實踐中應該擴大侵犯知識產權的懲處范圍,才能有效的貫徹及時性原則。
正如前文介紹,在“互聯網+”時代下,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件頻發,并且案件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若不能有效的適應這個特征,就無法快速的辨別新的侵犯知識產權案件。目前,我國《刑法》第三章第七節對于知識產權犯罪主要羅列了七個具體的罪名,這些罪名主要包括了包括:保護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商業秘密權等。但是在實際上,我國的相關法律已經對知識產權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將其劃分為著作權、鄰接權、商標權、企業名稱權、專利權、發現權、商業秘密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植物新品種權、地理標志權等多方面內容。兩者相比,可以明顯發現我國現階段的《刑法》中還存在很多的缺陷,若這種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將會嚴重影響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及時性。所以針對這個問題,就應該擴大知識產權懲處范圍,以更豐富的內容來擴充刑法的懲處范圍,盡可能保證任何形式的侵犯知識產權行為都會遭受懲處。
以著作權為例,為了能夠進一步擴大刑法有關著作權的懲處范圍,相關部門可以充分吸收國外先進的立法制度,將有關著作權中所涵蓋的署名權、修改權等均作為懲處范圍,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著作權。同時,著作權的保護還需要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時代的影響,應該及時的將數字技術、互聯網絡等形式計入到刑法保護范圍中,采用新的能夠衡量電子數據大小的單位作為數量門檻,例如數據的容量單位“G”等;也可以根據侵權作品的點擊量、瀏覽量等作為門檻,判斷其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二、利益平衡的原則
1.利益平衡原則的內涵。在現代社會中,“利益”是每個人的追求,“利益沖突”也是到導致刑事案件發生的重要因素。知識產權與利益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從微觀角度來講,知識產權能夠為產權所有人創造足夠多的利益;而從宏觀角度來看,知識產權能夠成為國家公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避免民眾為了獲得這些知識產權創造物而付出不合理的高價。因此,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保護往往會在遵循利益的基礎下實施的。
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利益平衡原則更具有適用性,這是因為依靠互聯網,知識產權所能產生的價值還會被進一步的擴大,正如文獻指出: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數額更加難以確認,正是因為網絡技術的存在,行為人能夠采用比現實更加便捷的手段來清除自己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記錄。在這種情況下,最終會導致行為人銷售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數額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影響了知識產權所有人的權益。
2.利益均衡原則的貫徹思路。在貫徹利益均衡原則過程中,就必須要保證侵權行為的定罪情節標準能夠有效的反映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危害與程度。例如,相關部門可以考慮通過“侵權數額”來代替“違法所得數額”為標準來判斷其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這是因為很多實踐經驗均證實,這種方法不能有效的反應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犯罪數額的方法。所以在實踐中,應該取消侵犯著作權犯罪中所規定的“違法所得的數額”,將侵犯著作權的定罪情節修改成為“非法經營數額較大、給知識產權所有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其他嚴重情節的”等,通過這些標準,進一步明確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嚴重性,依靠此類定罪,來科學反映社會危害性程度,進而有效保證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行為,進而促成有效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最終將保護知識產權所有人權利的保護落實到實處。針對上述要求,在貫徹落實利益均衡原則過程中,就需要通過很多可以量化的標準,對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進行界定,讓刑法能夠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形成威懾,進而杜絕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發生。
結論:知識產權刑法保護是維護知識產權所有人合法權利的重要保證,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知,現階段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基本原則主要體現在利益均衡原則與及時性原則兩方面,這就提示相關人員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就應該從上述兩點入手,了解新形式下的知識產權保護要求,為更好的維護各方的權利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