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杰
摘要: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要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教育專業人員,教師個體的自我造就、自我發展尤為重要。
關鍵詞:教師專業化;自我發展;教師隊伍建設;合作;機制和制度;校本研修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要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教育專業人員,教師個體的自我造就、自我發展尤為重要。教師應從自身的特點出發,審時度勢,明確發展方向,確定發展目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和條件。這就要求教師個體做到:
一、加強師德修養,不斷完善人格特征。
二、加強學習,努力提升先進的專業知識。
三、注重反思,爭做研究型教師。
四、制訂目標,自我造就,自我發展。
一個教師從踏上工作崗位以后,要使自己的專業得到發展,就要確定一個發展目標。可分為二個方面,一是職稱方面的,從試用期到二級教師到一級教師到高級教師,要給自己制訂一個計劃,分階段建立目標。二是學術稱號方面的,教學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名教師、特級教師,這些學術稱號不是輕意可以獲得,每一個稱號代表著一定的專業化水平,教師給自己制訂一個奮斗計劃,自找壓力,分階段實現。當有目標以后,教師就會自我奮斗、自我造就、最后實現自我發展。
為此,近年來我校緊緊抓住教師個人發展這個根本,努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采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一、通力合作,形成合力。
(1)與教育行政部門通力合作。積極邀請教育行政部門及時對我校工作進行檢查評估,確保方向正確,措施合理,手段得力。
(2)與教師進修部門通力合作。每學期都要邀請進修學校領導、各學科教研員到我校指導具體教學工作,確定定向幫扶對象,一對一指導、培訓,確保教師專業水平快速提高。
(3)校內教師、領導通力合作。堅持“校榮我榮、校恥我恥”的共同發展目標,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共同確定協調一致的發展方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團隊合力。
二、建立制度和機制。
我校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機制和制度保證。
(一)建立健全五大機制。
1.科學選拔機制:遵循教師成長規律,培養具有良好潛質的中青年骨干教師。
2.正確導向機制:樹立正確的教師發展觀;形成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創造和諧、民主的學術交流氛圍;建立個體反思、同伴互學互幫的良好關系。
3.有效激勵機制:激發調動教師的內在驅動力,開發教師的潛質,增強教師的自我發展能力。
4.能動典型帶動機制:培養典型,總結經驗。讓骨干教師帶動每位教師走上良性、有效的專業發展軌道,提高教師整體的專業發展水平。
5.全面保障機制:學校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物質(經費、場所、設備等)保障,實間保障、制度保障。
(二)重建學校管理制度。
1.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定期舉行各種形式的教學研究活動,切實分析學校發展現狀、學生發展現狀、教師發展現狀;學習先進的辦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策略。
2.建立民主科學的教學管理制度。學年組、教研組有權根據本組的實際工作現狀和所遇到的問題,集體研究討論應對策略,確定具體的解決辦法,不必受到學校的節制。
3.建立旨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考評制度。提高考核的準確性、科學性,把考核與對教師的評價、任用、晉升、培養等各個環節的工作密切聯系在一起,確保考核能有效起到對教師積極性的激發作用。[4]
三、大力開展校本研修。
(一)專家引領。堅持“送出去、請進來”的原則,一方面努力創造條件送學術帶頭人到名校住校學習培訓,汲取先進的辦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模式為我校所用,以點帶面促進發展。另一方面努力創造條件邀請名校優秀教師、教育專家、社會先進人士到我校講學指導、培訓教師,開拓教師視野,轉變教師思想,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同伴互助。建立“一幫一”對子,以老帶新。學校骨干教師均要開展師徒結對活動,指導青年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專業切磋、協同合作;互相交流、啟發、學習、幫助、促進;共同分享經驗,研究問題。
(三)有組織的開展多種形式,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
1.定期組織教學基本功大賽。
每學期開展一次教學基本功大賽,以促進教師專業教學技能的提高。
2.定期開展“公開課”活動。
一是骨干示范,指導課堂教學。學校充分發揮市級骨干教師的典型引路、榜樣示范作用,每學期都要組織所有骨干教師上公開課、觀摩課。
二是學校對上崗五年內的青年教師實行課堂教學達標考核制,通過組織青年教師評優課、新上崗教師匯報課等多種形式營造學校課堂教學研討氛圍,以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三是學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月開展一次公開課活動,使每位教師都有鍛煉、提高的機會。通過教學互評,交流課改經驗、展示學習成果。
3.聽、評課活動。要求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師訓主任每學期聽、評課均不少于60節;學年組長,教研組長每學期聽評課不少于30節;普通教師每學期聽、評課不少于15節。教研組公開課,本組所有教師均要參與評課;校公開課、示范課所有聽課教師均要參與討論交流。
4.開展集體教研活動,提升專業素養。每兩周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一次集體教研活動,共同研究本學科的發展現狀,共同制定發展策略;每月以學年組為單位進行一次集體教研活動,共同研討本年段共同的教育、教學問題,促進教師學術水平的提高。
5.實踐反思交流活動。每學期組織一次個人經驗反思交流活動,可任意在下列反思課題中任選其一。(1)職業道德反思(2)專業知識反思(3)專業理念反思(4)專業能力反思(5)工作效果反思(6)工作、教育、教學問題反思(7)個人成長過程反思(8)學生評價方法反思(9)學習態度反思(10)教學設計、教學行為、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反思。促進教師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
6.倡導讀書活動,豐富專業理念。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讀書活動,圖書室、閱覽室等教學資源,定期向教師開放。
四、制定符合自身情況的個人發展計劃。
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初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符合自身情況的“專業發展計劃”。學期末,對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個人總結和組內評價,促進教師的自我建設、自我發展,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
總之,教師專業發展既是一種認識,也是一個持續而不斷深化的奮斗過程,既是一種職業資格的認定,更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的自覺追求。期待日后這個過程能夠有效有序的進行,強化中小學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推進我國的素質教育。